下周一,孩子班级要在全校进行国旗下的演讲,需要有小朋友来做英文的演讲,因为之前孩子有做过全程英文演讲,所以这一次她想挑战不一样的角色,她报名了英文的主持,她说英文的主持会比英文演讲容易很多。
结果在上周三,班里报名英文演讲的小朋友,在拿到英文演讲稿以后,觉得稿件太难了,想要退出或者换换角色,于是把稿件返还给老师,并告诉老师说她做不了。结果班主任老师找到女儿,让她来做。
女儿最初不想做,可是最后班主任说一定要你做。那天下午放学,孩子一出来在车上竟然哭了,我问怎么了?她跟我说了这个事情。
班主任让她从英文主持换成英文演讲,她说自己没有做任何的准备,她有些担心。我问她英文的演讲稿老师给你了吗?她说给了,内容很多很长,她自己觉得时间紧张背不过。
我跟她说我们回家以后列一下计划,今天晚上我先跟你把这些单词过一遍,我们数一数总共有多少个句子,我们每天记几个句子就可以,然后我们用你的小黑板,我们每一个句子用一个符号或者图标来在黑板上表示出来,你只需要对着这个符号进行输出就行了,就像之前你第一次做英文主持的时候,你也觉得特别难,可是最后在全校师生面前演讲的特别成功。这一次只是内容不一样,其实难度是差不多的,看得出来孩子一路都不开心。
?然后我倡议今天晚上我们去买一只烤鸭吃吧,有一款脆皮烤鸭女儿特别喜欢,我直接带她去买了。就在排队买烤鸭的时候,班主任打电话过来跟我说,她说让我跟孩子解释一下,她说自己有一些言而无信了。老师说之前孩子跟她说想要去体验一下不同的角色,所以报了英文主持。而这一次老师强行给她换到了英文演讲,孩子觉得稿件有点难。孩子不太想接受。老师告诉她必须要接受,老师看到女儿不太开心了,不得不说懂心理学的老师就是不一样,还特意打电话过来说说这个事。
班主任在跟我打这个电话的时候,孩子就在旁边,她应该也猜到了是什么事情。我跟老师进行了简短的交流,晚上我打算跟女儿一起来攻克这个难题。
第一遍,我帮她把不认识的单词都梳理出来以后,女儿再去读的时候,明显的声音提上来了。这个时候我就明显感觉到她没有那么畏难了,第二遍的时候她就对着镜子边读边看自己的表情,第三遍第四遍不停的去练习。突然我接到电话,工作室里面有孩子,需要赶紧过去帮助调理一下。因为这个孩子也是非常熟悉的老朋友家的孩子了,我推脱不掉,我就去了工作室。
?爸爸在家陪孩子,不一会他偷偷的给我录了几个视频,都是孩子在学习桌旁边,一边读稿一边背诵的过程,三个小视频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努力。这场景让我记起来之前那一次国旗下的英语主持,孩子拿着她的笔当做麦克风,站在镜子面前一遍一遍的练习。而且孩子还把她拿着笔站在镜子面前练习的过程录制下来,发给我一份,发给英语老师一份,那个过程让我特别的感动,最后女儿的演讲是成功的。这一次我相信她依然可以做的很好。
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女儿跟我说,她说觉得心情好多了,其实这个稿件也没有那么难。
然后我们聊到如果接到一个任务,我们面对一本很厚的书,我们遇到一个新的挑战的时候,如何让这件事情变得不再那么难呢?那有一个绕不过去的方法,就是拆解任务。把这个大的目标拆解成小的目标,就像这个英文稿件其实是挺长挺难的,里面有很多的单词都不认识,一看就让人畏惧。那我们第一步先去疏通障碍,接下来第二步,我们去数数有多少个句子,我们把计划列到每一天,一天掌握几个句子就可以了,晚上睡觉之前读读,觉得读的数量程度差不多了,就用手机录制下来,第二天早上洗刷的时候,听一遍昨天读的内容,然后今天继续去学习新的内容,边学习新的,边复习旧的,周三到周日还有五天的时间,周一就要去用了,所以这五天边学边复习,其实时间还是够的。
孩子早上起来很当回事儿的打开手机录音,听听自己昨天晚上录制的声音。晚上放学回来,她一定会挤出时间来去攻克这个难题,我发现孩子的时间,并没有因为英文演讲任务而变得紧张,反而因为有了这次英文演讲,她把时间安排的更加合理了。
?从这一次事情之后,我也下定决心,我只需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是她的,这就足够了。至于如何去做,如果她求助我,我可以帮她,如果她不求助我,我就可以放手不管了。
就像每一次上钢琴课之前,她会在上课之前拿出十几分钟的时间再练习一遍,她说最后的那一遍练习,其实对于熟练程度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只是让她的心里面更加有底而已。这很像我们在高考入场之前,还会再去看一遍错题本,其实对于高考的成绩没有什么影响了,只是我们会觉得心里面会更加有底了。
孩子能够找到这样的一种学习模式,我觉得是挺欣慰的一件事情。陪伴孩子的这几年,慢慢的我也摸清楚了孩子的习惯,孩子也摸清楚了我的思路,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互补模型,我发现孩子很把自己的事情当做事情,她会很有责任心的去担当,当她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的时候,她会求助于我。
就像当时在网课期间,有一次老师在音乐课上教了一些专业的知识,结果孩子去完成作业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孩子过来问我能不能给她报个声乐班?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发现老师讲的很多内容,并不在课程里面,需要自己去自学去拓展一样,她本身又喜欢唱歌,她就希望我能给她报一个声乐班,让老师帮她拓宽乐理知识,于是我就带她去试听,然后我们就报名了。而且给她选择了一个很知名的声乐老师,这个老师之前在星光大道栏目组做过评委,在我们青岛很出名,也很懂孩子,老师很喜欢夸奖肯定孩子,孩子在那里学习之后,虽然回来练习的并不多,但是她会把老师教的知识,迁移到她平时的自唱里面去。本身学习兴趣班只是为了让她对于这个新鲜事物有兴趣下去的,老师给到的方法让她对这个事情更加有兴趣了,这就足够了。
因为我们兴趣班的学习目标没有聚焦在考级,所以孩子的兴趣班还都挺有兴趣的坚持了下来。
?陪伴孩子的这个过程,我发现自己每天都在蜕变,最初我把条条框框画的很清楚,到现在我虽然有我的原则和边界,但是给到孩子的并不是条条框框,而是去激发孩子内在的驱动力,让她知道什么事情是自己的,她该做什么需要自己去思考。当她能够知道什么事情是自己的时候,她才会去思考我如何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那对她来讲才是绝好的锻炼机会。所以,机会并不是我们给她的,而是她自己在去磨合的过程中遇到的。
奉劝家长们一定不要把自己想的无所不能,我们并不是无所不能的。
你在前期耐心的投入给到孩子的,无非就是让她找到自己的自主学习模型,然后让她顺着自己的模型一路走下去。直到后面的初中,高中和大学。
父母不断的成长,给到孩子的引导,更多的应该是身心的,当然在孩子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做那一个能够去帮她托底的人,只要你能给孩子大的方向和力量,这就足够了,所以说做父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我今天还跟孩子交流了一件事情,就是做事情先做大纲,然后再去完善,比如说我明天有一场直播,这一场直播我如果刚开始就要想到逐字稿的去输出,我会把这件事情做得支离破碎,刚开始我只需要问问自己我这场直播我主要要讲什么?我把大纲先给自己列出来,我在周一就已经列出来了,可是我在周日才会去做直播,我给到自己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去完善。这对于我而言就是一个最好的模式。
?我给到孩子的建议如下:比如孩子今天编程课下课了,老师教了新的内容,而这个新的内容,如果就此放下,直到下一节编程课的时候再来学习,你会忘得差不多,而如果回家以后,立马的把今天的内容写下来,而且用提纲的形式写下来,然后每天看一看,每天在看的时候想到什么样的细致末节,再把它添加到提纲里面去,这样等到我们这个周完成了编程作业之后,会有很多的细致末节知识点跳出来,这个大纲就会得到完善,等到下一周再上新课的时候,你也会心里面非常有底。因为你已经做第一天大纲的准备,这一个周内容的填充的准备,所以你的底气特别充盈。
这个思路就是化繁为简,先全局再局部,先完成再完美。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有很多心得想要分享给大家,也希望能够给你带来新的启发,如果你觉得我今天的日更对你还有一些帮助,请你帮我们点赞并转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