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学缘
说到去桐中求学,我得感谢一个人,他就是我当年的初中班主任——徐河中学的程玉舟老师。在上世纪90年代初,所有读书人的梦想就是能够吃上商品粮,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所以那时候中考,成绩比较好的都会选择考中专,其次才是桐中。我那个时候也不懂,听了同姓一位大爹爹(他儿子也是桐中学子)的意见,填报了舒城茶场(时间久远,不太确定了)的中专学校。记得交志愿表是在最后一天的中午,程老师看了后,立马把我叫到他办公室,和我说,坐他的自行车去找我爸爸。到我家后,程老师上去就我爸手上的农具拿过来扔了,命令我爸立即带上我去桐中,找教导处,说能不能报考桐中。
于是,在那个炎热的下午,懵懵懂懂的我第一次坐了大巴车,第一次进了桐城。那个时候看什么都新鲜,充满好奇,根本没想过报考桐中对我意味着什么。大概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我进了桐中校门。看到右边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的石柱、古色古香的后乐亭,左边有花有水有石,心里直感叹桐中好美。两个没见过世面的老实巴交的农民,站在教学楼前的大道上,都不知道该去哪里。这时正好见到一位老师模样的走过来,我们赶紧上前询问。这位老师很和蔼地给我们指了方向,还催促说“快去找高主任,要下班了!”
见了高主任,说明了情况,高主任看了看我的分数,说“你录取了,回去等通知书吧。”就这样,我在91年9月份成了桐中的学生。记得开学那天,学校大海报上张贴了录取名单,数了一下,大概也就人左右,远低于现在的录取人数。
恩师情
在我的求学生涯里,桐中的老师永远是我最感激的,所以我称之为恩师。他们不但教会我们文化知识,让我们有能力面对高考的残酷竞争;也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走好每一步。
高一的时候语文老师是王铁铸老师。传闻《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是他的作品,不知真假。记得刚开学没多久,王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写了桐城文庙的游记。王老师居然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诵,声情并茂。
从此我对语文就有了强烈的兴趣,高考好像考了分。王老师教了我一年半,高二下学期分班后就没教我们了。高中毕业十年后,也就是年,我带着老婆(当时是女朋友)回母校,在操场上正好碰到王老师。他居然能叫出我的名字。我当时真的很惊讶,也很感动,同时也很激动,毕竟这让我在老婆面前有了足够的面子。
高中三年的数学老师是金汤老师,我除了学习课代表就是数学课代表。金老师讲课逻辑特别清晰,给我们打了很好的基础。说个小细节:当年高考,数学科结束后,我觉得考得很好。中午在校园里乱溜达,正好碰到金老师。他叫住我,问某某选择题你选的可是D?我说是,金老师当时就急,说“你怎么不仔细审题呢!应该是C啊。就知道你粗心!”(具体选项记不太清,大意如此)结果高考成绩下来,我数学,估计就是那道题错了。
高二分班后,我的班主任换成了罗伟老师,这是在桐中和桐城都家喻户晓的人物。罗老师上课风格是在黑板出题,然后直接叫学生上去做题,然后点评。这种方式很新颖,也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所以罗老师的学生成绩应该都不差。
在桐中几年,因为罗老师带着我和其他校友参加各类化学竞赛,所以我第一次去了安庆,参加东华杯化学竞赛;第一次去了合肥,去中科大参加化学竞赛暑期培训班。如果不是因为色弱,我很可能当年我就报考什么学校的化学系了。罗老师对我很好,我年春节带女朋友回去,他还专门过来送了红包;年我父亲70大寿,他也送了蛋糕。但是两次到我老家附近,都不肯留下来喝杯茶、吃顿饭,一直是件憾事。
高中的物理老师是王启玉老师。高三冲刺的时候,王老师基本上每周也只出一套试卷,做题压力不大,但是效果很好。我那个时候占着是学习委员,私下多拿一套给我在天城中学读高三的哥哥。结果他一扫前一年高考失利的阴霾,高分考了重点大学,现在工作成就也比较高;
高中时候比较烦的是文科,特别是英语、历史、政治这些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目,但是曹向东老师和蔡长余老师我们都印象深刻。那个时候,惜抱轩栽植的银杏树旁边是一大片的空地,老师们经常在那里打排球,他们都是主力,很活跃。几周前得到消息,祝愿桐中能在曹老师的带领下能够重塑辉煌吧。
现在从母校毕业已经快30年了,和老师们还经常保持着联系,有机会也会一起吃饭、喝酒、打掼蛋,感觉是自己的亲人一样。
同学情
回忆母校,当然少不了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同学群,叫“桐中94届三班之青葱岁月”,这是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