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和县一个校外课堂关于黑板的故事

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20/content_20138669.htm

在马鞍山市和县,有一个创办于年的“留守儿童之家”,校长王加胜6年多来如一日的坚守着,这个课堂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课堂内“黑板”的变化也见证着他这些年的付出和收获。

从一块简易黑板开始

“王老师,我被南京晓庄录取了!”7月21上午,接到南京一所一本院校录取通知后,安徽省和县一中毕业生金安琪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她的“王老师”报喜。“太好了,好样的……”电话这头,王加胜激动地语塞。

高考结束第二天,金安琪就回到和县乌江镇濮集留守儿童活动站,帮王加胜整理桌椅,擦起黑板。初中第一年她便来到这里,这里的所有物件,她都回忆满满。

“我是这里的第一批学生。当时来的时候,这块黑板可没这么先进。”金安琪笑说。6年前,执教于和县乌江镇濮集中学的王加胜便常去乌江濮陈留守儿童之家的叶连平老师那帮着上课。那时,叶连平便如同他的“精神向导”。后来,王加胜发现,不少农村孩子会在放学后上街打闹、泡网吧,甚至经常有派出所到学校问话。年,王加胜萌生了创办另一所留守儿童之家的想法。当年2月,王加胜和家人腾出一间空房,用木板自制成一块长2米高1.3米的简易黑板,又置办了些教具桌椅,一个简单的小学堂初见雏形。

王加胜乌江镇濮集留守儿童活动站的第一块黑板。和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金安琪记得,就是在这块黑板上,王老师工整地写下板书,背后是和她一样来自各个年级免费来上课的农村孩子们;在这里,王老师陪着她们过集体生日,举行联欢活动……也是在这块黑板前,王老师跟她及家人进行过一次深入对话,改变了她一生。

“那时,我刚来这不久。弟弟一直生病,父母离异,我有了辍学打工的想法。我奶奶哭着找到王老师,说了我的情况。后来,王老师把我们一家人喊到这里,耐心劝导我:‘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安心学习,有困难我会想办法’。那番话,我永远记得。”金安琪动容地说。之后的日子里,王加胜帮她联系到爱心人士资助,给她送学习用品等。直到上高中,王加胜也一直同她保持联系。偶尔学业压力大,王加胜都会带上水果牛奶去看她。在后来给王加胜的一封信里,金安琪写道,王老师于他,“就好像自己的爷爷一样”。

第二块黑板——家人的参与

年,王加胜的“免费班”在当地了“名气”,孩子也多了起来。原先的自制黑板不够写,王加胜的儿媳便帮着从网上购置了三块黑板组合着用。

也是在那一年,王加胜的妻子被查出罹患癌症。

妻子手术住院的日子,医院和学校之间,照顾妻子、教育孩子,每天陀螺般转个不停。2年时间,除了忙碌,滚雪球般的医药费也给家里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是放弃办学,还是坚持?王加胜犹豫过。病重时,妻子在床头跟他说:“那么多家庭把孩子交给你,你不能就这么放下。”儿子儿媳也全力给父亲以支持。一家人相濡以沫,渡过寒冬的日子里,也不中断地给“寒冬”里的孩子送去温暖。

几年间,王加胜一直为困难学生的家庭筹集善款。但即使那段最艰难的日子,王加胜也从未给自家留过一分。年11月,王家胜家庭获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黑板加上“高科技”——爱的接力赛

年3月,县镇妇联前往王加胜的留守儿童活动站探望孩子,并资助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第二年暑假,濮集中学将更换下来的长黑板送来,替换了这里的“拼接”黑板,并送来一些桌椅和旧电脑。简陋的教室顿时有了科技感,孩子们很是高兴。

为给活动站的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年11月,和县妇联牵线搭桥,联系了和县刘禹锡实验学校,给孩子们送上一了块多媒体触屏白板。小小的黑板几易其身,社会对这所学校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8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