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施甸让孩子们先看清黑板,再看清未来

(健康时报记者周学津)清晨的施甸县,鸟鸣在一派绿意中穿梭,远山还带着雾气。蜿蜒的公路上,一辆大巴车正缓缓行驶。四大山下,怒江东岸,这座云南西部边陲的山区小城正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

阮莉芳给十几个孩子做完视力初筛后,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这位来自云南昭通的姑娘,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儿童白血病救助方面的工作,也曾奔赴缅甸参与人道主义救援。此次联合义诊,她身为依视路视力基金会的一员,同其他志愿者一样,是为施甸孩子们的眼睛而来。

年,施甸县教体局在10个乡镇抽查了约两万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查数据显示,年施甸县学生的平均近视率为52%,中学生的视力不良比例高达75%。然而,施甸学生的近视情况只是全国的缩影。

年,据国家卫健委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0%,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电子产品的大范围普及、学业竞争压力、户外运动减少等原因使得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不断攀升。我国近视防控任务艰巨,山区情况尤甚。

志愿者正在为学生配眼镜。周学津摄

遮住孩子们眼睛的是一座座“无形的大山”

“整个视网膜萎缩,一只眼完全丧失了视力,而这是一个小学三年级孩子的眼睛!”复旦大医院接触镜中心副主任陈志,是上海第十批援滇医疗队员,目前医院支援。他是此次联合义诊行动中的志愿者,负责给检查出眼部疾病的孩子提供建议性的治疗方案。

今天上午,一位三年级的小男孩来义诊点进行检查。陈志发现他的一只眼睛遭到寄生虫的严重感染,整个视网膜已经萎缩,这只眼睛完全丧失了视力。“寄生虫感染在云南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一些少数民族还有吃生肉的饮食习俗。这些生肉大多未经过检疫,有寄生虫感染的风险。如果寄生虫进入眼睛未进行及时处理,就会造成致盲性的破坏。”陈志摇摇头,“他还那么小。”

这里的孩子明明离自然更近,可以有更多的户外运动,电子产品的普及程度也低于大城市,为什么视力不良问题还是这么突出呢?陈志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陈志来云南不到半年,他发现山区儿童青少年整体的用眼习惯、护眼意识存在着明显不足。不良的用眼习惯,亟待提高的护眼意识是山区近视高发的原因。另外,他们发现,全面脱贫以来,不少山区家庭的整体收入获得了显著提升,但山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其他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一个茶农家庭有5个孩子,要供给他们上学已非易事。如果这几个孩子都需要一副眼镜的话,可能要花费多元。如果明年孩子们眼镜的度数上涨了呢?父母很容易犯难。”不少孩子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即使看不清黑板也不会和父母主动沟通。有的孩子选择通过教育改变命运,让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就使得教育在某些地区被特别强化。“据我观察,这些地区孩子们的近视发病率不会比上海低。”

谈到基层专业人员及配套医疗设施问题,陈志一脸严肃。医院的五官科医生较少,具备专业验光能力、配镜能力的从业人员更少。“有一个小孩子度的近视,度的散光,却戴着一副度的眼睛。”陈志介绍,此次义诊,他们使用的依视路光学生物测量仪可以给孩子们进行精准的眼轴测量,可以让医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近视发展情况。“但光学生物测量仪什么时候能在这里得到普及?我想还需要时间。”

陈志最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8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