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见过这样一件事:
一个玉友看上一只手镯,要价10万,最后谈来谈去,大家都很坚持,就差块钱,赌气走了。
几天后想明白了,再去买,被别人买走了,买走了……
看后也有点无奈。如果差的多,那可以理解,大家对这块料的价值定位不同,但就差块钱,确实有点遗憾。
但从中也想到了另外一个事情,那就是玩玉过程中的那些固执和“坚持”。
以前我们说过,玩玉,没有点自己的主见,没有点坚持,玩不好。
但在实际接触的玉友中,发现有些固执和坚持似乎也不太合适。
1
非帝王绿不买
这些年碰到很多人,不管是鉴定还是购买,都会顺便问上一句:“有没有帝王绿?”
翡翠指明要帝王绿?!小编忍不住想吐槽:你是收藏还是佩戴?!你喜欢帝王绿的颜色吗?!款式和你肤色搭吗?!你有多少预算来支持?!还是只买最贵的?!
什么样的翡翠才能被称为“帝王绿”?!
敲黑板:一底,二色力,三起光
*底要通透,玻璃种级别,杂质越少品质越高
*色力要够,还不能过,七分到八分正色,色均匀分布而不带灰色调
*要起光,镶嵌封底后加分,再小的戒指十米外看都亮的打眼。
如果达到这些标准,20毫米品质不错的帝王绿千万一粒也不奇怪。对于藏家和投资客追逐帝王绿是正常,保值增值又能避税。而对于翡翠爱好者,真的要跟风追求帝王绿吗?!
然而,光绿就有很多种,更别说翡翠的颜色还很多:
2
非得找完美的东西
俗话说:“无瑕不成玉”,其内部、表面显现的石棉,石花,色根,沙眼以及杂色是自然形成的,此种瑕疵属于正常情况,是自然生成的。您既然喜欢天然的宝贝,就要接受它的瑕疵美、自然美,毕竟天然的东西是几乎没有能达到完美无暇的。
如果您硬要说棉、絮、石纹等这些是翡翠的缺点,那么翡翠可以说是没有完美的。但在小编看来,也正是因为翡翠的这些不完美,才造就了翡翠的独有魅力!不过话说回来,翡翠中的有些瑕疵也是不能接受,因为,这些瑕疵会对价值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戒面和手镯,对瑕疵的容忍程度较低。
有人说顶级的极品翡翠就是百分百完美的,其实最顶级的翡翠也不是完全没有任何瑕疵,只是相对完美一些而已。看一件翡翠,如果因为过分苛求完美,把翡翠的天然属性当成瑕疵,那么我们将错失心仪的好翡翠,这才是最遗憾的事!
选翡翠就和找爱人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学会去包容她的缺点。当然了,有些是你不能接受的缺点,那么这块翡翠就一定不适合你,记得很早以前有一个前辈说过一句话,每一块翡翠,都会有一个命中注定的主人,她会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等待着她的主人来把她带走。
3
非得买想象中的那块玉
有些人买玉,想的特别具体,必须买个什么什么样的:
种要什么种,颜色要什么颜色,克重要多少,形状是什么样……
结果:买不到。
喜欢一块玉,就像喜欢一个人。
大部分人心中理想的另一半,往往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只能生活在自己的脑海中。
玩玉,亦如此。
翡翠,天生地长,每一块都不一样。
每一块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如果始终限定范围,那不仅是强人所难,也是强玉所难了。
4
非得限定个价格
如果说第三点限定的是翡翠的“质”,那这一点限定的就是翡翠的“价”。
有些玉友在买玉之前,喜欢先设定一个价格。
比如超过两万的不买。
这就容易出现一个问题:
一块特别好的料子,别人开价再低,超过这个标准线,他也会觉得贵。
相反,一块不好的料子,别人翻几倍报价,只要低于预算,心理上就会觉得还挺便宜的。
价格一定要是根据种水而定,不然所有的好东西可能都会感觉贵。
对价格限制太死,有时候很难买到好东西。
还有,也遇到过另外一种玉友和玉商,算的极为精细。
几万块钱的料子,最后可能就因为十几二十块钱没有成交。
这其实无论对谁,都是得不偿失的。
翡翠的价格一部分来自于它的价值,另一部分则来自于个人对它的理解和认可。
所以只要大致范围确定,那么上下相差不大的浮动,都是合理的。
5
非得和别人争个对错
有些人玩玉玩的执著,和玉友交流也非得争个高低对错。
你说喜欢绿色,他非得说红翡最漂亮;
你说有的豆种也不错,他非得说豆种就是没有冰种好;
你说种挺老,他非得说一绿遮百丑,色不辣不行一切都免谈……
其实,有些问题个人理解不同,无所谓对错。
何况,评价和欣赏翡翠的维度很多,任何标准都不能整齐划一。
单拿任何一点去争论恐怕都会有失偏颇。
更何况,玩玉更多的是一种私人体验,探讨、交流可以,争来争去,分高低对错,实在没啥意思。
玩玉,有时候需要一些固执和坚持,比如玉友追求真品,玉商坚持诚信,玉雕师和技术、设计死磕。
但有的固执,却会让我们变得单一,缺少弹性。也会失去很多玩玉的乐趣。
那么,对于玩玉人的这些固执,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