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最好白癜风十佳医院 http://m.39.net/pf/a_4707905.html
第37期作者
艺术家:陈琦
年生于南京
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作照年启蒙
我艺术启蒙的第一个老师是我们的邻居,他并不是美术老师,只是比我年龄要大一些的兄长。那时我还是小学生,他应该是一个高中生。我家以前住在部队那种筒子楼式的家属院,他们家住在一楼靠南面的屋子,有扇大窗户。我们那个年代小时候除了上课外都是在外玩耍,有一天玩耍时无心在他家那个窗口看到他在里面画画,画的是只鸟,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那个鸟的喙,尖尖的喙和瘦骨嶙峋的爪子以及爪子上面的鳞片。我在想可能这就是格物致知。以前我看鸟,对它的喙仅有一种模糊的认识,比如说很尖,但是看到有人用一种绘画的线条方式把这个特点表现出来后,便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对绘画的兴趣从那一刻萌发。
昼黑白木刻16cm×20cm年玉米NO.2黑白木刻55cm×39.5cm年玉米NO.1黑白木刻42cm×53cm年美术小组
小学的时候我的班主任是个和蔼的老太太,是她激发了我的艺术潜力。她觉得我黑板报做得很好,所以就推荐我到学校美术小组,小学的美术小组一周大概活动一次。后来我还画毛主席肖像,用彩色蜡纸刻他老人家的头像,也许我的版画渊源也是跟小时候画毛主席像有关。那时候画肖像我们叫刻蜡纸,刻的时候内心无比崇敬,一边唱毛主席万岁一边刻。有时偶尔会找到一些民间的剪纸样本,比如《松鹤延年》,在刻松鹤延年时又刻到鸟的爪子,这就和记忆中鸟的爪子有了一种视觉上的重合。我们画画的审美情感是发自内在的,也没有说是要学艺术,就是喜欢。到了中学的时候,我顺利进了美术兴趣小组,带我们的老师是科班出身,有一个刘老师是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我第一次在她那听到素描两个字。
夏日黄昏水印版画48cm×48.5cm年谷水印版画45cm×47cm年寂静的呼唤二41cm×48.5cm年高中时代
到了高中我认识了很多比我年龄大的画友,其中有一个学画的知青林一鹏,他现在是南师大的教授。林一鹏的老师是江苏省画院的赵绪成,赵绪成当时还有一个学生叫沈勤。那个时候林一鹏如果从插队的江宁县土桥公社回来,我们都会在一块画画,有时沈勤也会过来跟我们一块画。所以我跟沈勤认识的很早,他当时是江苏省画院的职业画家,已经是个艺术明星了。
我在考艺术之前,是否考大学还是比较犹豫的。80年代初,流行过一段“顶职”潮,就是说父母在工作单位可以提前退休,子女可以接替父母进入工作单位,相当于有了铁饭碗,一辈子不用愁了。我能看到他们一直干到退休大概是什么样的人生,那不是我愿意的生活。到高中二年级,想考大学的念头促使我开始发奋读书。后来考大学的时候我就直接报考了南艺。我的文化课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专业考试画的是伏尔泰石膏像,我用了线面结合画法,画的是一个3/4面,那张画得非常好,好像没费什么劲很自然的就考上了。
庭院的窗No.2水印版画39cm×53cm畹町水印版画21cm×41.5cm年芦花水印版画21cm×41.5cm年春分水印版画63cm×87cm年南艺
当时的南艺在我眼里就是现在的皇家艺术学院,中央美院对于我们来讲太遥远了,我们知道那是好学校,第一是不敢想,第二就是陌生。南艺对于很多华东地区的学艺术的孩子来讲是一个首选的学校,再加上当时的校长刘海粟先生在美术界影响非常大。
南艺校门留影年我是年进校的,当年我们美术系招了32个学生,5个女生,28个男生。我是班级里倒数第二小,我们之间年龄的差距有七八岁左右。我跟这些成熟的同学捏合在一个团体里比较容易成长,其中成长最快的就是学会抽烟。大家彼此要通过一种方式来进行情感的交流,课间休息时,就会有人递支烟给你,我希望能够尽早的融入到大哥哥的行列,希望自己变得老气横秋一点,所以会毫不犹豫的伸手去接。但是不能老抽别人的,就得自己买烟。我印象很深,自己第一次买的是包飞马牌烟,这烟一抽就抽了28年。
第二就是学会了画苏式的素描,在中学学画的时候尽管画石膏,但是并没有受非常严格地训练。教我们的是张华清先生,他是我们那届素描课的总教头。他和全山石先生是同一批留苏的,他的素描在我们的年轻人里面就跟神一样。当时在南京有两个留苏的教师比较有名,一个是南艺的张华清先生,另一个是在南师的徐明华先生。
我从大二时就开始画油画,画了很多以农民工为题材的画,他们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建设者,我对他们怀有深深的敬意,所以那时候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