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一番寒彻骨,绣品焉有扑鼻香

在冯芮爱还小的时候,她的外婆和爷爷都已经是出名的画匠了:借助外婆的妙笔,田野里的各种花草都能跃然地展现于求画的绣娘们所拿来的纸上;作为“专职画匠”,爷爷经常画的是棺材外面的纹饰。在外婆和爷爷的影响下,冯芮爱渐渐萌生了画画儿的兴趣。在其读四年级的时候,其父因下肢失去活动能力而卧倒在床,她的母亲成了一家之主,常常是一大早就去出工,天擦黑才能回家。在这种情况下,冯芮爱是一边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一边读书。可即使这样,她在上学的路上依然没放弃观察水渠边植物模样的机会,并在课本边边角角的空白地方画下所观察到的植物。经过这样长时间的积累,其课本最终成了“杰作”,同学们知道后都挣着抢着看,她也成了班级和学校的黑板报的专职插画师——因此,那段日子虽然过得艰难,但冯芮爱却倍感自豪。13岁那年,父亲由于无钱医治而去世了。更为不幸的是,她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都得了和父亲同样的怪病:出生时看着都很健康,但到了7岁左右时下肢都无一例外地瘫痪了,生活不能自理。眼见母亲一个人支撑的家到了糊口都难的地步,冯芮爱只能辍学回家帮助母亲照顾哥哥、弟弟。为了给哥哥弟弟看病,冯芮爱家向亲戚乡邻借了一大笔钱,在信用社也贷了好多款,但哥哥弟弟最终还是被病魔一个个地夺取了生命。哥哥弟弟去世后,流了数不尽的泪水的母亲日渐消瘦下去,但此时,村里的流言蜚语却扑面而来,有说母亲“克夫”的,也有说冯芮爱这家人性命不会长久的。而更为可恶的是,冯芮爱的亲伯伯竟然也因为侄子们的一个个去世而常常借一些小事殴打她的母亲。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母亲一边忍受着精神上的痛苦,一边仍然出工做活支撑着这个快要倒下的家。从那时起,冯芮爱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母亲努力将这个破碎的家支撑起来。她白天帮着母亲做农活,农闲时就以地作纸,把树枝当笔,以地里生长的小草、小花或者果树为绘画素材,开始画画儿。秦绣作品——虎头枕慢慢地,她就画出了名堂,也画出了名气——农闲时的晚上,会有不少乡邻拿着纸和笔来找她画画儿,而要出嫁的姑娘则会指定让她画枕套和鞋垫的样板。对此,冯芮爱从不拒绝,一概免费揽下,然后在点着煤油灯的夜晚画到深夜。在辍学后的日子里,冯芮爱除了帮别人画样板,便是帮家里人做鞋垫和鞋子。鞋垫的画样儿她会画,但起初还绣不出来,所以只能向村里绣得好的人学习,学习他们如何配色、如何将画样儿绣成真品。学会这些之后,她就带着妹妹开始为她们自己做嫁妆。她能一整天地窝在炕上仔细地画和绣,因而在短时间内为自己绣了两双鞋子、两个门帘和两对枕套;而妹妹可能是不急出嫁的原因,几乎是每十分钟离炕一次——最后没办法,她的嫁妆也只能由冯芮爱代做。她家的远近亲戚见不仅画得好,做的嫁妆也美,就都将她的要出嫁的姑姑或姐姐们的嫁妆交由她来做。17岁时,冯芮爱和同村的一位男孩有了情感交集。这位男孩的母亲在他4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的父亲是一位老红军,在保卫延安的时候,让敌人把一只手打没了。有一天,他对冯芮爱说:既然我们两个都是苦命人,那我们就拉起手来,合力支撑两个家庭,照顾好两位老人吧!他的话说到了冯芮爱的心坎上,于是就将手伸给了他……婚后,她和丈夫每天按时出工挣工分,生活稍微有了好转,母亲因此不用那么辛苦了。过了几年,冯芮爱的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先后出生,家里因此多了两张吃饭的嘴。在这种情况下,老公见冯芮爱依旧义务为他人画鞋垫画样儿,就开始反对,常常因为这事和她吵架。但是,冯芮爱依然没有放弃,只是将在白天画改为在夜晚家人熟睡的时候画。后来,她进了县城的一所学校做炊事员,月收入45元,工作稍微变得轻松了一些。有一次,她在上街买菜时看见人们在围观一位50多岁的老爷爷画画儿,就也围了上去。这位老爷爷画的是那种普通的鞋垫和护甲之类的画样儿,一双鞋垫的画样儿收5毛线,一只护甲的画样儿收2毛钱。此时,冯芮爱心动了:自己做一个月饭才赚45元,而他画一双鞋垫就有5毛线的收入,这可真是个赚钱的生意啊!于是,再回到家有人找她画东西时,她就开始收费。其实,冯芮爱只是象征性地收费——一双鞋垫只收1毛或2毛,但村里人的意见却很大,认为她太过小气。这让丈夫更加恼火,家里其他人也愈发反对她了。秦地文化熏陶出了众多绣娘但看准了道路的她,是不会轻易放弃的。考虑到村里人不接受她,她就决定骑上自行车到镇上摆摊画画儿。第一天早晨出门的时候,丈夫极力反对:“你一个女人,骑着个自行车去摆摊子,学校的饭和家里的饭都不做了,这日子还过不过了?”为了解决丈夫所说的这些问题,冯芮爱让母亲顶替她到学校食堂做饭,而自己则趁着丈夫不注意时溜出门,骑两个小时的单车到镇上开工,然后在12点之前再赶回家做饭。刚开始的一个月,为了让顾客对自己有所了解,她选择为其免费画画儿。而到了后来,随着顾客对其了解的深入,她就开始收费了。渐渐地,冯芮爱成了镇上广场上画得最好的师傅,光顾其小摊的顾客也就越来越多。再后来,我用画画儿赚来的80元积蓄买下了一个摊位,这样,我一天画下来能挣10元钱,而我的老公辛苦一天只能挣到6元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的收入逐渐增高,我的丈夫终于消释了反对我的底气,开始支持我的工作。秦绣作品——虎头鞋来找我画画样儿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有时候忙到中午都没时间吃饭,晚上还要熬夜做工。这种情况,逼迫我开始思考提高效益和效率的路径。我开始学着用缝纫机刺绣。开始绣得不好,就拆了绣,绣了再拆。如此反复折腾,我的手指不知被扎了多少次。但在无数次试绣和反复摸索后,终于成功地绣出了机绣花。机绣花很受乡亲们的欢迎,我的收入随之增多。再后来,她又试着拓印。她先想了三天三夜,然后才开始行动。她先在纸上画好图案,用针密密麻麻地扎开下口,然后把白布放在下面,用从老公的车上偷来的柴油拌和锅底灰一刷,黑色素就下去了。可是,由于纸不吸油,最后没有成功,白布也毁了。于是,冯芮爱就四处找可以吸油的纸,最后终于找到了印刷专用的蜡纸。有了蜡纸,拓印效果立马改观,几十秒就能出一个样本,大大加快了画样儿的绘制速度。现在,全村几乎都在用其“发明”的拓印方法,能给大家带来便利,冯芮爱感到非常开心。有一次,她应邀为一个女演员做“三寸金莲”穿的彩鞋。女演员穿的原是39码的鞋子,她要以39码的鞋子为原件,按比例收缩三分之二。这件工作最难做的部分是鞋底,她在电视机相关频道上反复观看古装戏剧演员的鞋子,然后借鉴高跟鞋的做法,将彩鞋的鞋跟放在脚底中间,而演员唱戏时穿的正是那种可以裹着脚跟的裤子,这就使得他们在唱戏时展示给观众的就只有鞋跟上面的那一部分,刚好三寸。为做好这双鞋子,她苦思冥想了整整一个星期。最后,冯芮爱设计的这双鞋子,帮助女演员获得了梅花奖一等奖。这双鞋为冯芮爱挣得了元的收入,这在当时算是很高的了。不经一番寒彻骨,绣品怎有扑鼻香?凭着对刺绣坚贞不渝的热爱,冯芮爱执著而顽强地走在刺绣这条道路上。现在,为了让更多的人学到一技之长,她在镇上开办了刺绣技能培训班。冯芮爱相信,她一定能够带领同仁,在传承非遗的同时,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9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