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宁夏新闻9月2日电(杨迪李嘉诚)校园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日前,“奋进新宁夏·同心跟党走”统战主题记者团来到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第三小学,了解校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进课堂。杨迪摄朗朗读书声、谆谆教导声……在利通区第三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已走进校园、课堂,努力让师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师生心中生根发芽。据了解,利通区第三小学借助“互联网+教育”标杆示范校项目,探索了“互联网+镜子伙伴”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模式,在电子班牌中展示中华美德故事与民族团结故事,以“镜子伙伴”智慧评价、积分兑换为载体,鼓励学生实现“四自”管理(在思想上自我内化、在学习上自主合作、在生活上自我管理、在行为上自我矫正),形成一种团结、合作、包容、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照“镜子”中全面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进课堂。杨迪摄同时,利通区第三小学在营造文化氛围上也别出心裁,实施“育苗工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展板、宣传栏、班级黑板报、校园广播、网络平台等各类宣传载体中。在每层楼设置了1个能存放余册图书的开放式书架,配有历史故事、英雄人物、科学技术等读本,引导学生在优质的文化浸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进课堂。杨迪摄此外,非遗项目和实践活动,同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相较于传统书本,参与这类活动对于学生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有效果。通过实施八项艺术实践活动(民族舞蹈、合唱、古筝、剪纸、掐丝画、扎染、沙画、VR体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掐丝画、扎染”课程体验中,指导学生以“童心向党”为素材创作作品,结合“红船精神”“抗疫精神”等引导学生讲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民族团结故事。(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