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好莱坞大片《X战警系列》《金刚狼系列》及早期施瓦辛格片子的人们应该有留意到这样的一个场景:主演进入房间,身后的玻璃立即变成雾化状态,主演离开后,玻璃又自动变回透明状态,是不是以为这种场景是用特技做出来的?其实这是智能液晶调光膜展现出来的神奇效果;另外还有银纳米电容屏、纳米黑板、智能会议平板,这些高科技成果如今已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在各国还在争相研究该领域时,来自龙岗的深圳华科创智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科创智),以独有的纳米银线技术和成果迅速稳居行业龙头,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从万元起家,实现到如今估值十几亿元的跨越。近日,作为该公司核心人物之一的曾西平,荣获龙岗区第六届“双创”十大先锋人物。带着好奇,笔者来到该公司探寻曾西平及其核心团队的创业故事。
由博士研究课题孕育出创业项目
“其实,公司的核心技术纳米银线是我读博时候的课题。”现任华科创智首席技术执行官的曾西平穿着T恤和短裤,鼻梁上架着黑框眼镜,俨然一副典型“理工男”的打扮。作为该公司核心人物之一,曾西平向笔者介绍了公司起源,年,他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和导师温维佳教授研究可替代ITO(铟锡氧化物)的材料。ITO,就是现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显示屏的主要原料。
“年至年,处于功能手机转折的阶段,那时ITO这个材料只有日本的日东和积水两家公司才能生产,记得当时的价格在货紧的时候是一天一个价,一旦紧缺,那么整个市场全部都要停产。所以我当时就在想,要是我们自己能够做材料来替代ITO,是不是就有更多的自主权,对整个国家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有极大的帮助呢?”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一次次的研究和试验之后,他们找到了纳米银线这个核心技术。“当时学术界都在研究,但都没有了解透彻机理是什么,温教授就把下一代显示技术‘纳米银线’的研究交给了我,我就研究出了表面活性剂对纳米银线生长机理的影响。”
年,温教授认识了现在华科创智的老总喻东旭,两人对纳米银线商用化的认识一拍即合,决定开发,同年9月华科创智诞生。“当时我们核心技术团队只有4人,温教授是领衔的创始人,加上首席技术官我,再加上教授的其他两个学生曹文斌、李顺波,团队成型了。”
纳米银线商用的第一步是扩大产量,即如何把纳米银线悬浮液先做到50毫升。为了达到目标,曾西平常常清晨从香港来到深圳,搞一天研究,晚上住酒店,第二天再研究一整天,夜幕降临才回香港,如此往复。直到年底,一年多时间上万次试验,纳米银线商业化技术上的难题才得到解决。由于掌握了整个链条的技术,华科创智发展迅猛,自年底公司成立以来,团队已发展至余人,并拥有6万多平方米的生产基地,从万元起家到如今估值十几亿元。
力争引领柔性透明显示行业发展
在进入柔性屏领域之前,华科创智主要将银纳米线材料用于大尺寸触摸屏。“纳米银线因为优良的导电性、透光性、柔性,成了ITO的最佳替代品,为实现柔性、可弯折LED显示屏提供了可能。”曾西平说:“年美国人就开始研究纳米银线,但现在无论品质还是产量都无法和我们比。我们打通了从原材料到智能终端的整个链条,比如大尺寸电容屏,产品从55寸做到寸,在全球范围内首屈一指。”
今年4月,华科创智乔迁新址,从原来的龙岗区精密达数字文化产业园搬迁至龙岗区宝龙街道宝荷大道智慧家园。谈到选址龙岗,曾西平介绍,除了场地方面的“硬件”,最吸引他们的是龙岗区的人才政策。“拿我来说吧,刚到龙岗,区政府就提供了住房,90多平方米装修好的房子,可以拎包入住,直接免费住10年;另外,还有万元的资金支持;龙岗区委组织部领导还多次到我们公司调研、慰问,帮我们介绍资源……”他表示,“我很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作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中心,5G时代的到来,物联网将开启全新的局面,我们开发的银纳米线材料作为触控材料的关键一环,将会有全新的机遇。”
据他透露,公司下一步的计划是提高改良率,扩大产能,在研发方面,希望将纳米银线做得更细,由现在的20纳米突破至8纳米,降低表面电阻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柔性显示屏的透亮度和清晰度。回忆创业一路走来的艰辛,曾西平觉得那些过往是一笔人生财富,“作为一名创客,我信奉一句话叫‘不疯魔不成活’,这里面更多的是一种敬业精神,唯有%的投入才能终成大器。”史青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