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收获成果
我们排练了许多有意思的剧本如《半截蜡烛》、《打电话》、《金色的鱼钩》、《地震中的父与子》,孩子们的潜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也许有的孩子只是表演一棵树,一个背景,或者一个配角。但是每次在课堂上看到他们露出欢乐的笑脸,我感到非常的欣慰。也许一开始我们不是那么成熟,慢慢的大家都放的开了,延伸到课堂上,变的活跃起来。这就是最大的收获。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店区中小学生第二十四届文化艺术节戏剧比赛”中,我们排练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荣获一等奖。看着他们绽放笑容的那一刻,我知道,这条路还是值得坚持下去的。希望将来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探究,带领孩子们更上一层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浅谈几何直观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张店区铝城第二小学刘娜
年版数学课标中指出:几何直观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几何直观在数的认识、数的计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中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下面结合几个案例谈一下这方面的应用。
一、运用几何直观理解数的概念
数学概念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这时几何直观往往会成为非常有效的表达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三年级教学分数的概念时,让学生利用各种图形动手折一折、凃一涂,表示不同图形的1/2、1/4、几分之一等。通过大量的直观体验,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分数概念本质意义的理解与建构。接着利用多媒体手段,依次出示很多圆被平均分成2、3、4……等不同份数,帮助学生想象可以无限的分下去。通过这种直观手段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分数的认识也由有限扩展到了无限,成功的完成了对几分之一的构建。
二、运用几何直观明晰算理
小学数学内容中,有相当部分的内容是计算问题,计算教学中几何直观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例如:五年级教学分数乘法时,学生借助分数乘法的几何模型,对分数乘法的算法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因为分了又分,所以分母相乘;因为取了又取,所以分子相乘,为什么分母相乘、分子相乘,一目了然。这一依赖于直观图示的解释,不失为一种个性化的算理建构。
三、运用几何直观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运用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形象地揭示思考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年级的植树问题,本质是对应问题,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统领整个课堂教学。本节课采用几何直观的方式——画线段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两端都种,一个间隔对应一棵树还多一棵树;只种一端,一个间隔正好对应一棵树;两端都不种,一个间隔对应一棵树还少着一棵树,从而很好的帮助学生沟通了间隔数与所种棵数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了植树问题的本质所在。再把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应用到路灯问题、锯木问题等等。学生借助线段图这一几何直观,灵活地运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建立起植树问题的模型,最终将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之,借助几何直观可以展示问题本质,有利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因此,我们要从数学发展的全局着眼,从具体的教学过程着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渗透几何直观思想的教学,使之成为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
不再沉默的语文课
张店区铝城第二小学王彤
当我觉得本学期语文教学可以和往常一样,按部就班的、有条不紊的展开时,我却发现了一个令人恼火的现象。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没有几个孩子举手。连集体朗读的声音都变的有气无力,回答问题时语句磕磕绊绊,扭扭捏捏的情况也不在少数。一节课下来,气氛沉闷,效率低下,心情抑郁,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必须重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于是,我分别找到学习成绩在不同档位,性格存在差异的孩子谈心。发现不回答问题背后还有复杂的心理活动。于是我结合学生反映的原因,开始反思我自己的教学,重点在问题的设计与提出,朗读任务的布置与传达上。
“有没有让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有没有提出朗读的标准给孩子?”“有没有对孩子的朗读及时给予反馈?”我如醍醐灌顶。我的“三无”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到了部分孩子的朗读积极性。同时这也印证了学生“因得不到老师的反馈”而消极对待,趋逸避劳的本性让部分孩子的惰性占了上风。
于是,我从日常入手,调整自己。一是在备课阶段,就开始重视问题的设计。这个问题何时提出?如何提问可以让问题不复杂又具备思考价值?采用哪些不同的读文方式让孩子不至于生厌?二是在上课阶段,我更加重视提出问题和要求时的表情和语气。常常说鼓励性的语言:“老师最喜欢积极思考的孩子。”“答错也没关系。”三是学生当“老师”提问。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其他学生回答,利用同龄人之间的天然亲密性,既是对学生发问能力的锻炼,也可以有效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四是改变提问方式。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题目,我会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总结,然后进行全班汇报。小组内想法的碰撞,平等的对话可以让“懒惰者”张口,可以让“羞涩者”活跃,可以让“冲动者”谨慎,可以让“活跃者”成为领袖式人物。
评价常常是被容易忽略的环节,但它非常重要且关键。
对于主动举手的孩子,无论答对答错,都能够根据他回答的实际表现,有针对性的给予他鼓励。对于被动回答且答对的学生,给予“夸张式”的赞扬。这一类孩子基本属于乖巧,成绩不差,但不善表达的孩子,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认是他们最需要的。对于被动回答却没答上来的孩子,不急于否定和批评,尽量在全班面前给他争取面子。
另外,在班级内组织形式多样的锻炼学生表现力,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活动。例如课前一人一分钟的成语分享。最初孩子说的少,到后来一分钟就不够用了,有的孩子从成语延伸到故事,走上讲台不再是从前那么困难的事。央视《朗读者》节目的“大火”被春风吹进了我们的班级。一周一期的班级《朗读者》以抽签的方式选择朗读者,被抽中的同学上台朗读,其他同学都是评委,需要点评。
从发现问题到分析学情、自我反思,再到寻医问药、制定方案,采取具体措施,我的课堂发生了变化,气氛明显比往昔活跃,孩子们开始争着抢着发言了。最令我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孩子的成长,他们表现得更加自信,性格更加开朗,表达更加完整。
只有提问够出彩。学生才能够精彩。从此,我的语文课不再沉默。
低年级学生数学倾听习惯的培养
铝城第二小学马卫红
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对于刚入学的学生,40分钟的课堂学习对他们来说真的很漫长。就出现玩东西、说话等现象。因此,倾听习惯的培养,是我们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细化要求,教给学生听课方法。
孩子一入学,我就给学生制定了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的倾听要求。
1、上课前,要求学生把要上课的书本摆放好,铃声一响,要求学生两手自然放在桌子上,端正地坐在位子上等待老师上课。要想让心静下来,身体必须先静下来,坐端正了才会精神振作,为认真听课打下基础。
2、上课时,要求眼睛看老师或黑板。当同学发言时,眼睛看着书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认真听清老师或同学的每一句话,不随便插话。
3、在听课的同时,一定要跟着老师或同学的思路,认真思考他的想法是否正确,我的想法和他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然后要大胆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二、循序渐进,锻练学生倾听本领。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愿意让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听别人说。因此,课堂训练是主渠道,辅助于课外实践,让学生体验倾听带来的快乐,品尝成功带来的喜悦。
1、听学习内容。课堂上让学生听老师布置任务,并迅速完成,以强化学生听的意识,提高学生听的能力。如课前二分钟的口算练习,我说算式,学生在本子上写出题目和答案。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的速记能力和口算能力都有显著提高;课堂上,当学生根据信息图提出问题后,为了锻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我第一步会随意指名学生列出算式,第二步指名举手的学生重复刚才的问题和答案。通过课堂上的一系列训练,孩子们都会把小耳朵竖起来认真听老师和同学的问题,积极思考,跳跃举手发言。
2、开展我是小小播音员活动。为了培养学生敢说、大声说的习惯,我在班中开展我是小小播音员活动。内容可以是“一句话新闻”、“一件有意义的事”、“校园安全”等,每人每天播报一次,这样即锻练了孩子的胆量,又有效地训练和提高了孩子们的倾听能力。
3、及时与家长联系。我利用QQ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