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期岁月没有冲淡我对老师的记忆

潘立成

我的语文老师郭遵天

现年84岁的丽水中学高级教师郭遵天,是我读初二时的语文老师。他虽然只教过我一年,时隔今日已有54个春秋了,但岁月没有冲淡我对他的记忆,他对我的教诲和鼓励令我终生难忘。

记得他给我们初二上第一堂语文课时,真诚地说:“从此,我们是同学,是朋友了。世界上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我年龄比你们大,语文课本里的内容我比你们先学了一步。我们是平等的,互相学习。下面演练一下什么是互相学习。”他叫了4名同学到黑板前听写8个字:枣、棘、束、刺、辣、喇、赖、策。结果没有一个是全写对的。

他说,从你们写的情况中,我了解到准确学会写“束”字对大家还是比较重要的。他又问了一位农村同学:“把柴捆起来的捆字怎么写?”那同学回答后郭老师说,古人把捆叫“束”,束的时候绳子不能断掉,所以要封口。他在“木”字的中间画了一个圈,并说:凡是含“束”字的,或与“束”字音相近的,或有整理等意思的,“束”都是带“口”字的。接着,他又问那位同学:“枣树你敢爬吗?刺丛你敢钻吗?”那位同学说不敢。郭老师写了一个“枣”字,说它从上到下比“束”字少一横的。通过比较、归纳、推理,我们觉得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不只掌握了黑板上的字,更掌握了自学方法,终身受用。当时课本上附有个常用字表,不认识的字,不用老师一个个教,很快都掌握了。

郭老师举例浅,说理透,不噜苏,易于记。他上课很讲究思想性,他问学生到学校里总的说学什么?大家都争着发言,最后,他说:学做人。每个人都希望“立而有成”,如何立?一是认真立德,二是认真学习,三是认真工作。学做人,就是要养成上述“三个认真”!大道理被他一说,变得十分浅近。特别是他把我的名字“立成”解释为“立而有成”,给我巨大的鼓舞。

郭老师上课,经常结合课文讲些成语、典故,并把它写在黑板上,然后又马上擦掉。同学们一听他讲这些,立即拿出笔记本来记,生怕慢了记不下来。郭老师笑道:“要记,就记在脑子里。”他还把一些难记难写的字拆开来讲解,他说:“象‘裹’、‘褒’、‘亵’……这些字,乍一看是很难写的,但这些字有个特点,就是上下是由‘衣’字组成的,这些字都是把‘衣’字拆开,中间加一个字就成为另一个字,这样去记笔画就不容易写错了。”我们据此去学,效果颇好。

记得当时我们班上有个同学写作文,很会用“但是”这个词。有一次,他的一千多字的作文中用了20多个“但是”。郭老师在班上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个学生乱用“而”字,该用时不用,不该用时又用了。

老师多次提出批评,他总是改不掉这个坏习惯,老师很失望,便在这个学生作文本上生气地写下一首打油诗:“该‘而’不‘而’,不‘而’而‘而’,‘而’今‘而’后,已而已而!”自从那个学生看了这首打油诗后,下决心改正,以后再不乱用“而”字了。郭老师讲了这个故事,不仅乱用“但是”的那个同学不敢再乱用“但是”,连其他同学在用词时也更加小心谨慎,不敢随便乱用了。因此,他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欢迎。

对我个人来说,他曾多次把我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讲评。记得有一次他还在讲评时称我是“作者”。作者,写作的人。

对现在来说并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但对当时还是学生的我们来说,感到很惊奇,我本人也惊喜不已,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好语文、学好写作,不辜负郭老师赐予我的“作者”之称号!

郭遵天老师退休后曾担任一家著名公司的总裁顾问和企业报的总编,并业余研究计算机。他发明了“二维三点数码”(汉字输入)、“盲文——布莱尔文(点字)数码小键盘输入法”、“汉字特征数字描写输入法”……

在第3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衷心祝愿老师健康长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93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