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凤台小学一直前行在教育扶贫这条路上。教育扶贫“质”不可缺;教育扶贫重在扶“智”;教育扶贫贵在扶“志”。凤台小学获评送教上门先进单位该校没有落下一个贫困生,坚持精准扶贫、精准施策,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深入开展师生结对帮扶活动,定期举行“送教上门”活动,切实提升了贫困家庭文化素质,保障了学校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的权利,培养贫困家庭子女自强不息、诚实守信的品质,为贫困家庭树立了脱贫的信心和致富的决心。不能落下一个贫困生的教育资助金“家长,你的一卡通账号有误,教育资助资金打不到你的卡上,请你重新核对一下信息!”凤台小学校办黄祖贵主任今天是打了第15个电话了。一个个地联系家长,一遍遍地耐心解释,一次次地修改信息,目的只有一个:让学校的贫困生能顺利领取教育资助资金,让贫困家庭能享受到党的关爱政策。召开资助学生评议会议这只是学校教育资助工作的一个镜头,很多繁杂琐碎的工作,都需要付出足够的细心和热心。为了做好教育扶贫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总责,各室组具体落实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教育扶贫督导考核制度,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县局资助中心检查学校资助工作为做好教育资助工作,凤台小学校办和全体教师齐心协力,严格按照流程开展工作,从资助政策宣传、贫困生认定、召开评审会、公布拟资助学生名单到资金发放等工作环节,既要遵守工作的公平民主,又要做到无一疏漏。县扶贫局检查教育资助工作为确保教育扶贫政策宣传落实到位,学校通过召开教职工会、学生家长座谈会、校园广播、黑板报、群、QQ群、作文竞赛、发放宣传资料等多渠道进行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将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办理程序、办理流程图张贴在学校显著位置,方便师生了解掌握。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信息同时,还在校园内开展了教育扶贫“五个一”活动。即举行一次作文竞赛、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出一期黑板报、发放一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放一份教育扶贫政策告知单,通过“小手牵大手”的作用,全面宣传教育扶贫政策,达到家喻户晓的目的。举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会议为了精准完善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台账,凤台小学位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周末进村入户了解情况,核对相关信息,详细核实全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基本情况,再根据教体科技局提供的信息,一一核实比对,发现错误信息及时更正,对所有建档立卡户在校和非在校学生建立了详实台账。并对转出转入的贫困生,准确登记相关信息,做好信息衔接工作,把每一笔教育资助金送到需要帮助的贫困户家庭。对即将毕业的贫困生,努力做好与高一级学校的贫困生信息对接工作,确保他们在新的学习环境中能够享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温暖。不能落下一个贫困生的成长发展“这是我儿子的衣服,厚实保暖,九成新,如果你需要就送给你换洗穿,好吗?”凤台小学的邹煊玮老师再一次来到帮扶学生的家里,对孩子嘘寒问暖,孩子懂事听话,盈满眼泪地点头感谢。邹煊玮老师为孩子送爱心孩子全家5口人,爷爷奶奶体弱多病,爸爸在外打零工,家庭贫瘠,妈妈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离家出走,至今仍无联系。自学校开展教师结对帮扶贫困生活动来,凤台小学教师以尊重、平等、真诚、鼓励、关怀、理解、宽容这些真情行为,关爱呵护帮扶的学生,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在学习上大力辅导,在精神上鼓励安慰,在物质上提供帮助,在心理上予以疏导。宋凯10月第二次送教上门凤台教师的帮扶工作按照每周不少于两次辅导和一次家访开展帮扶,帮扶从勤剪指甲、讲卫生、讲礼貌等这些小事做起,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落实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贯穿帮扶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去落实开展好帮扶工作。在帮扶学生的同时,做好家长的帮扶,提高家长教育水平,让家长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随时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增强家校教育的合力。凤台小学老师送教上门学习成绩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的情绪、态度和学习动力。凤台小学的伊群老师就把帮扶的重点放在对贫困生的学习辅导上,伊老师在对贫困生的学习帮扶中,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设置教学内容,对于他们不懂的知识作适当的调整,尽量降低难度,还设计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作答,提高学习兴趣。伊老师在教学的时候非常耐心,不迁怒不急躁、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将爱心渗透在对贫困生的一言一行中,用爱心感化他们,用热心去帮助他们。伊老师利用放学后或课间时候,给予个别辅导。细心讲解作业、开展师生阅读、手把手练写生字、抽取诗歌背诵等等这些学习活动提升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动力。她帮扶的两个学生在上次期中考试中成绩突飞猛进,被评上了班级“学习之星”。“每一朵花都应有盛开的理由,每一棵树都应有存在的价值,每一滴水都应有清澈的生命”。凤台小学的一百位老师就是坚守“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的教育理念,在结对帮扶行动中,尊重孩子的个性,引导孩子的发展,为孩子积极、阳光、向上的心态健康成长撑起爱心保护伞。不能落下对折翼天使的教育关爱瀚瀚拍着车门,指着方向盘,嘴里一个劲吵嚷。老师立刻明白了孩子的想法,赶紧扶他坐上车座,带着他围绕村庄溜达了一圈。孩子在车上尤其兴奋,隔着玻璃向车外四处张望。一年半来,瀚瀚有了惊喜的变化,从打骂老师、躲避老师、听从老师到欢迎老师,这是一段艰辛的过程。那是老师用爱心浇灌出来的成果,“送教上门”这种方式让瀚瀚享受了与其他儿童一样的教育。一切从”1“开始“瀚瀚的改变让我们看见了希望,非常感谢老师,让你们辛苦了!”瀚瀚的妈妈握着汉阴县凤台小学老师谢宁宁的手感激地说。11月4日,汉阴县凤台小学送教队伍再次来到瀚瀚家。瀚瀚11岁,小时候患脑瘫,到了入学年龄却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入校就读。针对瀚瀚的情况,汉阴县凤台小学安排专人上门对他进行授课和康复训练。自春季学期起,该校有计划有实效地开展了为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活动。精心制定“送教上门”工作方案,挑选一批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很有耐心爱心的老师为送教老师,按照活动方案中的固定时间,每月两次对学区内的两位位残疾儿童进行家访和授课。登记信息发放教育资助资金开始到瀚瀚家,他极力排斥陌生人,把门关上,好不容易把他抱出门,他一个劲儿把脸捂住,还拿到什么东西就扔什么。看到孩子这样,送教老师很揪心,只有让孩子的心灵破冰,接收我们这些老师才行。在随后的送教活动中,老师们送去玩具、衣物和食品,陪他搭积木,教他拍篮球,给他讲故事,带他坐汽车。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笑容和超常的耐心对瀚瀚进行教育引导。慢慢地,孩子不关门了,不打人了,不扔东西了,直到乖顺地坐下来听老师讲课。瀚瀚妈妈看到儿子这样听话,高兴得一个劲儿淌泪。老师们安慰鼓励瀚瀚家长,让他们不要放弃孩子,细心呵护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一起同病魔作斗争。现在,孩子一看到老师来了,就手舞足蹈,跑到老师的汽车旁,兴奋地要坐车,老师按着惯例载着他向快乐出发。爱坐汽车的瀚瀚“送教上门”为孩子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温暖了孩子的心灵,助力了他们的成长与前行。今年以来,凤台小学送教队伍22人,入户送教18次,教师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学区内两位残疾儿童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往等方面的训练,教学过程不求快、不贪多,只求有起色、有进步。医院联合开展为特殊儿童送爱心活动,让这两名特殊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认知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送教上门”工作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年10月,凤台小学获评为全县教体科技系统的“送教上门先进单位”。凤台小学教育扶贫工作的成效,是学生、家长和老师一张张阳光灿烂的笑容,是帮扶教师一行行坚实有力的足迹,是凤台小学实现教育教学理念的一个小小的缩影。(邹煊玮)作者/来源:陕西素质教育内容如有不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