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治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傍晚时分的鹭江村,房屋栉比鳞次,灯火辉煌,充满生机与活力。
下午繁忙的鹭江南约大街。
扫码看视频
康乐村、鹭江村,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道。
关于康乐村,很多人的印象更多的是每年春季老板排队等工人挑的盛景。实际上,康乐村的人均分红超24万元/年(年数据),高于我们熟知的“土豪”猎德村和琶洲村。
如今,康乐鹭江村即将全面改造,现在是什么样子,未来将会怎样?南都记者再次探访,深入它的街巷、工厂与民居。
首期安置地块正式拆卸动工
广州康乐村、鹭江村的高光时刻,大抵是在年。作为“地主”,康乐村年村集体收入从年的4.88亿元涨至5.71亿元。迄今仍以24.4万元/年的人均分红,持续领衔广州人均分红最高的城中村。
再多辉煌,终究要跟随时代演义。
今年3月30日,康乐村首期安置地块正式拆卸动工,按下旧改快进键。如果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到年10月31日前,康乐鹭江村将完成全部安置地块上的房屋拆卸,在年12月31日前基本完成安置房建设。
多年以后,康乐鹭江村将像猎德村、杨箕村那般,铲平握手楼,摩天大楼拔地起,融入广州都市核心圈。那些工厂里针车狂跳,街巷里面包车、三轮车载满制衣原料奔跑乱窜,满街摆着小黑板招工、招揽工程的画面,终将成为历史。
最喧嚣热闹的城中村
在数万湖北打工人的回忆里,康乐村、鹭江村就是他们发家致富的天堂,所以,这里亦有“湖北村”之称。走在这里的窄街小巷,十个路人或有七八个能讲湖北方言。
在广州,找不到第二条像“湖北村”这般喧嚣热闹的城中村。
夜里八九点,站在海珠区逸景翠园的高层阳台,远处的高楼大厦楼顶似带光环;近处连片黑灰的屋顶,被荧光笔划出道道闪亮线条,最亮的,就是康乐中约南新街至康隆大街、鹭江南约大街那条“不夜街”。
白天,这里路边摆着一排排小黑板招工、揽工程;马路上,运货的面包车、小货车、三轮车、电动车、自行车和人来来往往。在康隆大街与鹭江西街交会的十字路口,虽有穿着黄色小马甲的保安在指挥交通,但路面还是略有阻滞。爬上路边一栋楼宇望下这条街,楼下密密麻麻的客流,比多年前电商未起时的北京路、上下九步行街还旺。
凌晨0点后,周边一带的制衣厂陆续下班,工人们从厂房里出来,汇入这条街吃夜宵,饱足后散落到各栋出租屋里。
在鹭江汇源南大街一巷,渔洋九酒大排档在夜里11、12点后迎来一天里生意最旺的时候。“80后”老板刘先生是湖北潜江人,曾做厨师十多年,年来到康乐鹭江一带。大约从年起,他开始和朋友合伙开餐馆,之间分分合合。直到去年又恢复单干,花了8万元顶手费顶下现在这间约60平方米的铺子,再花5万元重新装修,请了一个工人,加上妻子,三个人撑起一间大排档。
刘老板的一天,从下午1点开启,起床搞卫生洗菜,2点钟开始营业,3点多才吃白天的第一顿饭,8点多吃晚饭,直到凌晨2点以后,来就餐的人少了,才草草吃点夜宵,大约在凌晨3点搞完卫生回出租屋睡觉。
“我们每天工作14、15个小时,每天都营业”,刘老板称,他一年到头,就只有春节休假。如此拼博,“除去各种开支,一个月到手大概是一两万元”。
同为“80后”的制衣厂老板朱先生更拼,“凌晨一两点睡觉,早上8点起床。全年无休,来一批货就做完为止”。他租的厂房就在康乐中约南新街一带,这一片区任意一栋占地稍大的楼房都有可能是厂房,其间从事一线制衣的工人,多出自湖北地区。
一间制衣厂一年或只净赚20万元?
“湖北村”的形成,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
自80年代末上百个原在海印桥底摆地摊卖毛线的商贩搬到中山大学南门对面,形成中大布匹市场的雏形之后,商业嗅觉灵敏的老板,从90年代起陆续将服装加工厂开进康乐村,租下一栋栋民宅做加工厂。
“康乐村与中大布匹市场是息息相关的,先有了布匹市场,才形成后来的康乐村。”凤和村经济联社主任车伟开如是讲述中大商圈的形成:当年中大布匹市场的商家为了方便就在旁边租厂房,用原料加工,节省成本。年以前,布匹市场因没有一条市政路而被列为广州十大火灾隐患场所之一。到年政府开通瑞康路,整个布匹市场由此扩张更快。
年出生的湖北仙桃人曾伦锋,14岁起做制衣学徒,90年代曾来广州考察,“当年沙河服装批发市场的商铺,才5万元/个”。曾伦锋不敢贷款买铺,最终还是决定开制衣厂。但他直到年,才将制衣厂开到康乐村,迄今16年未曾搬过厂址。工厂位于村中一栋私人物业的4楼(共7楼),整层建面约平方米,16年里,厂租从年的四五千元/月,涨至如今的1.2万元/月。
在曾伦锋印象中,康乐村制衣厂生意最好的时候,大抵在年、年。年春节,他包了一辆55座大巴,将老家周边县镇的37名村民带到厂里,“我们那里有七八万人出来打工,都是这样相互一个带一个出来的。”
年,曾伦锋的小儿子曾楚大学毕业后,亦直接到制衣厂帮忙。那年,他们家的营利达到巅峰,花了50多万买了一辆奔驰车,也于那一两年在武汉买了两套房。
尽管那些年营业额高至两三百万元,或三四百万元,但曾楚称除去各种开支,到手其实不多,“机器设备每隔三五年就要换,工人薪酬、房租、水电、养车等等都是大笔开销”。他称,假设一年营业额万元,扣掉近百万元的工人薪水,近百万元的租金水电生活开销,最后到手只有大约20万元。
曾楚的工厂主接外贸单,“越南、俄罗斯等,这些年生意都下滑了”。这两年,曾楚接了曾伦锋的班,也于去年结婚,如今他们以元/月的租金在工厂附近的公寓租了两房一厅。
和别的制衣厂一年到头开工不一样,曾楚在每月1号强制关厂休息。但厂里的工人往往不舍得休息,不少人会在这一天到大街的小黑板寻找打散工的工作,挣上三五百元。
近9万人驻守康乐鹭江城中村
打工人眼里,康乐鹭江村是他们的揾食天堂。
作为中大布匹商圈产业链的一部分,全国大量的中低端女装成衣,出自康乐鹭江及五凤片区的城中村,出自这里的工人之手。
究竟目前在康乐鹭江的打工人有多少?
截止到年8月的数据显示,康乐村流动人口达人,鹭江村的流动人口达人,合计有人在这两条村工作或生活。
这是近年中大商圈开启整改升级后,仍留在村里的打工人。
在康乐中约南新街旁一栋占地面积较大的楼房里,这里每层厂房大门大开。租下这栋顶楼的厂房者,是来自湖北荆州的“80后”老板朱先生。
朱老板17岁来了广东,年到东莞虎门的制衣行业打工,也曾开厂,“亏了”。年,他来到康乐村的制衣厂打工,“一年能挣九万元”。
大约在年,夫妻俩合伙开制衣厂,以月租元租下顶层多平方米的厂房。到目前,厂房月租升至元。“没赶上行业最好的时候”。朱老板称,这些年厂里的生意时好时坏,“有货做的时候我们就一鼓作气做完”。
这是3月的一天中午,厂房外间的工人们埋头忙碌,不愿搭理任何一个到访者,针车位仍有部分空缺,朱老板到楼下大街“摆摊”招人,最后空手而归。厂房里间,他的妻子协助两名“00后”工人切割布料,并用轮滑把切好的布料从洞开的大窗户吊到一楼的小巷——那里已有人骑着电动车在等候接货。
和开厂16年的曾楚一家相比,朱老板财力相对显弱。为了节省开支,夫妻俩在工厂附近租了一个七八平方米的单间,“加上水电每月房租多元”。每年暑假,在老家留守的三个孩子会来广州团聚,他再以约元/月临时换租一套一房一厅,“五口人摆两张床,一张上下铺,恰好够睡”。租两三个月,等暑假过了,又再换租单间。
一年豪掷7.亿元分村民
包括大部分制衣厂的老板在内,他们对广州的归属感不强。即便是老家村里最早开上奔驰的曾楚一家,他们亦未在广州买房,“当年没想到,现在想也买不起了”,曾楚说。
每个月的2号或3号,曾楚的房东会把厂房的房租水电结算后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