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康复案例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13998.html文
诚言呈语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在我的学生时代,黑板报给我留下的唯一印象,就约等于“暂时不让擦的家庭作业”。离远了看,那后墙上密密麻麻地写得是挺热闹。但是离近了看,却发现原来都是老师自己出的题。你得抄。所以在读大学之前,我对“黑板报”都有种天然的反感。不过这也没辙。因为在那个教辅材料基本为零的年代,几乎所有作业都得通过这样的形式去布置。那么“黑板报”的唯一“编辑”,也就只能是主课老师。除非有什么重大宣传教育活动的时候,才会出现点别的内容。要说第一次参与一般意义上的黑板报设计,可能还得算是高三那年黑板报的高考动员比赛。我们几个人忙了一个中午,也不过就是在后墙的黑板上,稀稀拉拉地写了“高考加油”四个大字,外加六朵谁也看不出来是什么品种的“大红花”。从构思到设计,从色彩到创意,用现在的话评价的话,就俩字:拉胯。可即便当时有这么位“大师”站在身边,我也想象不出来在黑板上,他能设计出什么花活儿来。然而,国内中学生黑板报的功底,终归还是被激发了出来。自从有人吐槽日本中学生黑板报水平远高于国内后,各路大神都拿出了看家的本事。大致一对比你就能发现,只要给中国学生机会,他们还真没怕过谁。先看两版当初惊艳了国内的一张日本黑板报。这两版,都是经典形象的完美还原。说实话,画的不赖。不过画得再好,看着也像比着模子刻出来的似的,创意方面也就那么回事。而国内中学生就不一样了。先看个入门版的。美术水平怎么样先放一边,光是这个创意,就打了不少认为国内学生创新能力差的脸。这一副,从色彩搭配,到艺术字体的创作。强烈的吸睛效果下,你甚至不会注意到后墙上那复古风的奖状,和脏得跟“年轮”似的墙面。而这一副,虽说看上去是简单了点,但是从排版到色彩,却都给人带来一种清新活泼的感觉。然而,上面这些还只是常规操作。那些“进阶”效果的黑板报,可能会刷新我们对这玩意的认知。比如说这个。看起来,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但是你细看背景效果就会发现,质感十足。而且,就连那边框其实也是画上去的。我就问你像不像。而这一版,也是看上去比较简单的设计。但实际上你一琢磨就能发现,这样的艺术字只能“画”,不能写。即便是白色的正文部分,也都像极了标准的“印刷体”。下面这个,就更了不得了。虽说这黑板好像差了点,但是却把传统艺术之美,用简单的形式细致入微地表达了出来。似乎现在的中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理解远超我们刻板的想象。而这种把传统节日以轻松的形式呈现出来的黑板报,也不失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种创意形式。看到这你可能想问,就没简单点的吗?还真有。全程就两种颜色的粉笔,够简单了吧?只不过这个结果的话…可能还真有点不太容易简单得下来。虽然当初我没想过黑板报还能这么“玩”,但是用黑板报的形式来做宣传教育,还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办法。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创造力,还让那些思想和文化深深地浸入了学生的生活。一举多得。惊艳的画风,细致的描绘在如今的中学生手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论设计黑板报的创意水平,国内学生也确实不输任何人。不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么两张看起来哪哪都不像回事的黑板报。这一版,来自衡水中学。虽然从艺术造诣到版面设计,都也就那么回事。但是却把知识和责任的连接,进取和担当的精神刻入了每一位学子的内心。虽说衡水中学一直因为标准化的训练,被外界质疑。但是标准化的本质,并非为了量产学霸,而是为了习惯的养成。这一版,来自毛坦厂中学。这算不上黑板报,只不过是同样出现在后墙而已。但是“我要上大学”这五个简单的字,却时刻在提醒着学子们今天为什么要来,将来又要到哪里去。在梦想、素质满天飞的嘈杂声下,很多人似乎已经忘了高考依然是人生上升通道中的最大捷径。但无论如何都请记得,在离开了中学校园,走出了高考考场之后,你的人生中可以通过寒窗苦读而改变的事,就越来越少了。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6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