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乡村小学如今变成什么样了学习是一

今天顺路经过鹅嫚沟的两个村庄,一个是新坪村,另一个是路岗头村。

十年前,这条沟叫大河坝沟森林公园,当时还没有开发旅游,进沟只有一条村级土路,一路到处是被大车压的坑坑洼洼,满路的碎石头和沙土。如果骑着自行车或摩托车进一趟沟,出来后,内胎基本上就报废了。

当时我刚调配到大河坝小学,每天骑着摩托车到沟里去教学。空闲时,又骑着摩托车到沟里转悠。当时大河坝沟里有四个教学点,刚进沟不远的那个小学是大河坝小学,全是汉族孩子。

最里面的学校叫新坪小学,全是清一色的藏族学生。

在大河坝小学和新坪小学的公路中间有一条分岔路,走岔路是马圈沟天然林保护区,进沟不远是汉藏杂居的路岗头村,路岗头小学就在半山腰上。最里面便是岳藏甫小学,全是清一色的藏族学生。

十年前的大河坝沟里有四所小学,论学生和师资力量,新坪小学可以说是当时村学里面办的最好的小学,有学生多人,其他3所村学的老师几乎全是新坪村人,当时整个大河坝沟里,新坪村因上班、工作的人最多而出名。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大河坝沟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乡村和城镇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农民日益对教育的重视,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的不断扩大,学校优质生源大量的涌入附近的县城学校,大河坝沟的四所村小学生开始大量流失。

到9年,新坪村、路岗头小学全校只剩十几个学生了,大河坝、岳藏甫小学也只剩30几个学生了。随着教学点的撤并和以学区为中心的寄宿制学校的建立,年以大河坝小学为中心的村完小形成,其它3所村小被迫关门。

年,大河坝小学新学校竣工,年春季,学校整体搬迁到新命名的鹅嫚小学。大河坝沟旅游大开发开始,由原来的大河坝沟更名为鹅嫚沟,至此,新坪小学、路岗头小学、岳藏甫小学已彻底关门了。

回到当年熟悉的新坪小学校园,学校已成了村里人的库房,如今已变得如此破败和萧条。

一位老人给我们打开了大门,进门不远就是旗台,一根生锈的旗杆毫无生气的僵硬的立着。

校园里到处堆满了各种杂物,除了黑板和讲台还能依稀辨认出是曾经的教室,被烟熏火燎的乌黑的教室顶棚和黑箱柜,让人真不敢相信是年的现在,还以为是回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了。

离开新坪小学,又去路岗头小学。已经八年没有去过这个学校了。我先到村里找到当年在这个村学里教书的民办教师,她让孙子带我们去学校。我们沿着陡峭的小路,走到半山腰的学校旁边,大门紧锁锈迹斑斑,里面荒草丛生。

好不容易才打开大门,然后用力的推开大门,勉强才能进去。里面杂草丛生,房屋年久失修,常年风吹、日晒、雨淋,房檐已坍塌,屋顶塌漏,露出个大洞,大到可以看日出和日落。

墙上连蜘蛛也不肯去结网了,荒凉可怕的惨不忍睹。唯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墙外的一丛青翠的竹子,顽强的穿过屋檐下的缝隙,伸进坍塌露天的教室。

走进另一间教室,有一种人去楼空,家徒四壁的感觉,窗户东倒西歪,不敢久留,随时可能有会坍塌下来。墙上的名人字画依然显示出永久顽强的生命力。

破烂书柜里的那几本书,就连老鼠也不会光顾了,墙上依稀可辨的课表,东倒西歪的桌椅,正在诉说着曾经心酸的往事。

一个个村学就这么可怕的,无声无息的倒闭即将消失了,默哀大于心死,村小就是家门口的希望,村里的人到哪里去守护孩子的希望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