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如烟往事,上世纪六十年代小学六年,学校的黑板报给我印象不小,它是那时候我们孩子们了解认识世界的一个主要窗口,黑板报至今还是记忆犹新。
黑板报
记得黑板报是在一进学校大门右前面一座教室的山墙上制作,旁边是校长室。黑板报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板报内容主要是国际形势,国内新闻,当地新闻,学校琐事,工作安排,以及学雷锋活动,班级里的好人好事等。板报下方是各个班级的学习园地,张贴一些学习好的同学们的试卷,以及作文范文。
我记得,我曾经有几篇作文在那里展示过。一篇是关于描写“火烧云”的作文,一篇是关于县城参观四川大邑县刘文彩庄园大型泥塑《收租院》的观后感,一篇是看电影《董存瑞》的观后感等。那时候,电视广播根本没有,报纸也是很少,所以黑板报就成了我们了解国际形势,国内新闻,当地新闻等等的窗口了。
比如,年10月20日的中国与印度的中国自卫反击战;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遇刺被害;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还有当时美国国债是多少,美国个人人均债务是多少等,当时国际国内重大新闻都有登载。
那时候记得一般学校都有黑板报,而且各个村庄的主要街道,各个单位,部队营房等等地方大都有黑板报。而且一般黑板报大部分还是在各个单位的大门口,比较显眼的地方,以便于人们欣赏阅读。
我那个时候外出看见黑板报,大都都要浏览一番,我想那个时期过来的人是否有同感。各个单位的黑板报大都是异彩纷呈,内容五花八门,但不外是国际国内新闻,当地要闻,单位逸事,好人好事,以及各种通知,失物招领等,基本上大同小异。当时黑板报成为了各个单位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了。
你看吧,下了班,节假日,人们休闲的时间,黑板报前面往往是聚集着许多人群,观看各自感兴趣的消息。
黑板报也成为了各单位各级领导上传下达宣传党的政策的一个重要平台,一个沟联群众的平台。
那个时候,各地人们也都一样,新闻渠道匮乏,报纸也很少,所以,各地的黑板报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人们了解世界,了解新闻的一个窗口。
怀念你;消失了黑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