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区如果不写杭师大,那和一条失去梦想的

全文字,阅读约10分钟

本栏目由中海·黄龙云起|三里庐特约播出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文二街,两三百米长,一路寂寥,野趣十足。街的两旁,各有一排高高的杨柳树,树根边有条又宽又长的露天水沟,除了西溪河畔简陋逼仄的小商场和一座水泥石凳的露天电影场,再无其他生活设施。杭州师范学校和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在街南,街北有浙江省团校、浙江省财贸干校,以及跟街面保持了一段距离的杭州商业学校,几乎不见有什么住宅和居民。

处于最西端的杭州师范学校,跟一个自然村只相隔一条仅供两车交会的沙石马路。一早,10路车从城里的湖滨驶来,在文二街车站停靠片刻,跳下稀稀落落几个乘客后,再轰轰地启动前行,去往终点站浙江丝绸工学院,不过,那里已是文一街的地盘了。

▲年版杭州交通简图里,可以清晰看到10路车从湖滨经由环城西路、学军路(即文三路)、学文路(即教工路)到达学工路(即文一路)。

除了公交车的刹车声、校园的扩音喇叭和课间铃声,文二街间或听到一两声清脆的自行车铃声,真的十分清静。

年秋天,王开阳被分配到杭州师范学校,这个既要当他人老师,又要培养老师的“摇篮”当了一名老师,开始了漫长的教书生涯。他对杭师大的熟悉就如自己的家。我们跟着王老师来看看文二街当年的风华。

上世纪六十年代地图里的杭州师范学校

年秋天,从繁华的市区一下进入空旷寂寞的文二街,就犹如进了桃花源。初来乍到的我坐在一辆三轮车上,带着行李前往杭师报到。四周乡间般的静寂,一群从田野飞来的鸟雀,“呀、呀”地叫着从头顶轻快地掠过。

我蛮有兴致地观赏起离校门不远的教学大楼来。

这是幢古朴典雅的歇山顶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青砖黛瓦,上下共三层,二楼伸出一条长长的阳台,花格玻璃门窗髹朱漆,大门有花纹点缀装饰,那恢宏的民族气派令我暗自惊诧。

文二路杭师大门

宫殿式教学楼是文二街上最独特、壮丽的景观,除杭师外,还有它隔壁的幼师、斜对面的省团校,三家都有大屋顶,亲热地挤在一起,相邻相伴五十年。

踏着石阶走进大楼,门厅里大理石铺地,光洁照人,左右长长的走廊两边,是一间间窗明几净的标准教室。教室地板一律髹朱漆,锃光瓦亮,黑板上面找不到一丁点儿的白色斑点。一排排单人课桌椅列队似的排列着,南向一溜花格玻璃窗,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

▲年9月1日,杭师院文二路校区的新生报到,入眼就是大屋顶教学楼。图自?城秘密特约顾问章胜贤

教学大楼的左侧,是一幢倒凹字形结构的三层男女学生宿舍楼,不仅与主楼同样飞檐吊角,精美别致,女生宿舍里还配备了当时难得一见的抽水马桶。在倒凹字形的中间地块上,工匠们精心地将其整理成一个花园。学生倚窗而望,地上草木繁茂,姹紫嫣红。

年,文二路校区的学生寝室窗外校园年,文二路校区的学生宿舍走廊

从学生宿舍楼往右前行,经过一片茂密的小树林和一座硕大的假山,便见一个人字形屋顶、棕色大门上布满雕饰的大礼堂。每逢学校召开大会,师生或手提或肩扛藤制、木制的座椅,沿着绿色长廊列队入场。平时,大礼堂又兼做学生食堂,遇到雨雪天,这里还是体育课的室内课堂。

大礼堂正对着操场,操场并不大,环形跑道仅米,远不够米的标准。每天晚餐前夕,在离标准小了一圈的足球场上,总能见到两支临时拼凑的球队在互相对抗,队员不停地在场上奔跑、抢夺、喊叫、冲撞……围观的人不可谓不多,但只要晚餐铃声一响,顿时如鸟雀散去。大学生涯,到食堂吃饭是件很重要的事情啊。

原文二路校舍食堂兼礼堂

在食堂吃过晚饭,师生纷纷走出校门,要么往东经幼师漫步到马路尽头的西溪河畔,逛过店铺大多已经打烊的小商场,才回头踱到露天电影场门口。此时,已见有观众从小边门鱼贯而入。在张贴电影海报的高墙旁,闲闲地驻足观看,指点一番导演、演员之后,才悠悠地返回学校;要么往西经过学校的一段围墙,跨过砂石马路,在10路车车站边越过横亘水沟的石板,顺着小道未走多远,便顿觉豁然开朗,满眼所见,便是那色彩缤纷的田野和在天边垂挂着的一缕缕绛红色的云霞。一条曲折的小路,从田野间向远方伸展,其间有小桥流水,有一口口闪闪发亮的池塘,日落而归的农家开始生火做饭,一间间农舍炊烟袅袅。

这一方幽静寂寥的桃花源50亩大小,实在是教书人、读书人的理想去处,周边学校的校风、文二街的民风也极端正,全街人在这里过着半隔绝的简简单单的日子,好不自在惬意。

原文二路校区的学生寝室楼下的小卖部原文二路校区的教学楼

杭师大正在走一条悠长的路——

从浙一师到杭师,再升格为杭师院,又更名为杭师大;从浙江贡院旧址到南山路,再到市郊文二街,又东往下沙,再西下仓前,来来回回,一路美丽曲折,统共走了一百一十多年。其间,文二街的杭师是它前行路上的一个美好驿站。

年1月,我在杭州日报副刊发表了《文二街27号》,写的就是杭师大走的这条美丽曲折而悠长的路,第二天“杭州网”论坛作了转载,引来了网友对杭师大沿革的热议。

文二路上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27号是什么建筑啊?”一位网友首先发问。

pustthx先生回答:“这是这篇文章的主题,杭州师范学校。”接着他滔滔不绝地往下说,“这个其实涉及到杭师大和浙师大非常复杂的沿革关系——

年,最早的杭州师范学校从南山路今天中国美院南山校区的位置搬至文二街西。当时的文二街东边只到西溪河下,按文章的描述判断,这个27号应该在省团校的斜对面,下宁桥和今天浙师大杭州幼师的西侧。

▲南山路美院的这幢楼应该是解放前就存在了,它也曾是杭师的校舍。

美院的老会场

之后,这个杭州师范学校拆分成杭州师专和杭州师范。次年杭州师专迁往体育场路,后又改成杭师院招本科生,杭州师范再次拆分成杭州师专(招专科生)和杭州师范(招中师生),之后,杭师院和杭师专在年合并为浙师院,年浙师院搬到了金华,也就是今天的浙师大。

▲年拆分出的杭师专搬迁至体育场路上的浙江师范学校,后来发展成今天金华的浙江师范大学。

文章作者是年分配杭州师范的,这个杭州师范到了年拆分出了后来去了文一路宋江村的杭师院,也就是今天杭师大的主体。年,杭州师范学校并入杭州师范学院。”

Zincum先生发出感叹:看到头晕。

其实,pustthx先生最后一句叙述是有误的,为此我跟了一帖:“更晕的应该还有一段——

年,文二街上的杭州师范学校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市教育局另立一所杭州师范学校,校址在玉皇山路77号,此杭师非彼杭师也。玉皇山路的杭师存在了20年,于年并入杭州师范大学,为其初级教育学院。校址让给了杭师大音乐学院,之后,以杭师大音乐学院为基础成立浙江音乐学院,于年搬迁至转塘,此处又成为杭师大美术学院的校园。”算是纠正了pustthx先生的一个错误。

杭师大玉皇山校区

Syg先生紧接着感叹道:真当复杂,国外的学校哪有这么大的变化!

除此之外,论坛上还有街与路的争论,不引。

*城秘一怒之下,翻看杭师大百年史稿,重新做了一张百年沿革图!??

▲然鹅,鹅鹅鹅,小编画完依然很晕,这么多分分合合,如果城秘网友能告诉我们更清晰的脉络,请务必留言!

清末,清政府在杭城贡院旧址(现杭高贡院校区)上改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那是光绪三十二年(年)的事,学堂内有7幢二层砖木结构的教学楼和师生宿舍等其他建筑,可容纳学生千余。上一年冬季招生,“报考者以万计”,考生中不乏“廪、贡、生、监”,他们从全省各地涌来,其盛况胜于明清时需要大把烧钱的进京赴考。

▲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中国建立最早的六大著名高等师范学校之一。

民国元年(年),学堂改称为学校,两级师范学校开始分家,初级部改称为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此为杭州师范学校前身,校长经亨颐,目标培养小学师资。

每年5月13日,杭师大校园里准会响起从浙一师传承而来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歌》,“人人人,代谢靡尽,先后觉新民……之江西,西湖滨,桃李一堂春”,优雅、熟悉的旋律,让人想起校歌的词曲作者夏丏尊和李叔同,那是很遥远的事了。

夏丏尊在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成立不久就在那里担任通译助教。通译助教是那一时期学校的一个专用称谓,明确一点说,就是日籍教员的授课翻译。后来他改教国文,并与刘大白、陈望道、李次九一起革新国文教学,被称为浙一师国文“四大金刚”。

有一段时间,夏丏尊还自告奋勇地去做学校舍监(相当于训导主任),兼教修身课。舍监不是什么美差,薪金也不高,更何况浙一师学生难管在当时的杭州是出了名的。自从当了这个舍监之后,有学生私底下给他起诨名“夏木瓜”(因其头大而圆。“木瓜”这个绰号杭州人可能很喜欢,之前这所学校的校长夏震武因木头木脑,顽固不化而被称为夏木瓜,但夏丏尊是因为头大而不是因为顽固),暗地里骂他“阎罗”、“鬼王”,更有顽皮学生用粉笔在他的马褂上偷偷画一只乌龟,乘其不意在他的瓜皮帽结子上套一个草圈。他并不理会学生的这些小儿科动作,依然不分日夜、事无巨细地去处理那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每逢节假日,学生成群结队地外出度假去了,他站在校门口一一叮嘱:“早些回来呀!”“勿可吃酒喽!”学生笑着连声说:“不吃,不吃!”赶紧走路,走远了,还听见他扯着嗓子在喊:“铜钿少用些啊!”

年9月1日,文二路校区的新生报到

民国二年(年),他联络刚进校不久的音乐教员李叔同,一起谱写《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歌。跟那些来去不定的教员不同,此时,他在浙一师(两级师范学堂)已有五年的教龄,对师范教育的认识和想法自然要多一些。经过一番酝酿和精心构思,似诗如歌的文字便从他的笔端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与颇有才气的谱曲者李叔同一起,为我国早期校歌奉献了一个范本。

自然,谱写校歌之于学校并非是等闲之事,夏丏尊写作的歌词,一定是得到校长经亨颐的支持、允诺,也一定会吸取经亨颐的教育主张和办学理念,或许,经亨颐还会将歌词拿到校务会上让委员们逐字逐句地推敲讨论一番,作了集体认可的。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夏丏尊的顶头上司经亨颐,自年从日本回国后,先出任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后接替沈钧儒担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浙一师奉行“勤、慎、诚、恕”的校训,倡导人格教育,与时俱进,自然跟校长经亨颐的教育思想相吻合。在三十余年间,他主持和创办过三所学校,包括坐落在他家乡上虞白马湖畔的私立春晖中学,个个扬名后世。

春晖中学在乡人的资助下成立之后,夏丏尊被经亨颐邀去担任国文教员和教务长。在那里,他据日译本翻译了意大利著名儿童小说《心》,取名《爱的教育》,出版后,接连再版30多次,被视为他“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思想的又一次完美诠释。

▲左三为夏丏尊,左四为弘一大师(李叔同)

年,从日本归来不久的李叔同接受经亨颐的邀请入职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在日本六年,李叔同学的是美术和音乐。同一年,海宁中学毕业生刘质平,以优异成绩被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录取,因其家境贫寒,校方减免了他的学杂费和膳宿费。

留日时期,中间留着胡子的即为李叔同

开学后,刘质平班的音乐课由李叔同教授。关于他们的师生情谊,有这样一个故事。某日,大雪纷飞,李叔同上完音乐课,刘质平怯生生地走到他面前向他问好,手里拿着一张纸。李叔同愣了一下,随手接过那张纸,上下看了好几遍,突然抬头说:“今天晚上八点三十五分,你还是在这个教室等我。”说完转身就走了。

晚上大雪依然下个不停,刘质平按照约定的时间提前来到音乐教室门外。他看见教室门廊外,有两行脚印,四周鸦雀无声,教室也是一片漆黑。刘质平就在雪中站立等待。大约过了十来分钟,教室的灯一下子亮了起来,教室的门也开了。只见李先生走出门来,手里还拿着一只表,嘴里说着:”正好八点三十五分!很好,你很准时!”

李叔同上下打量了一下身上已经湿漉漉的刘质平,甩手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说了句:“今天就这样吧,有话明天再说。”这个情形让人想到程门立雪,想到悟空拜师,想到大雪中的赤诚和坚定。

自此,李叔同与刘质平之间开始建立了非同寻常的师生情谊。李叔同很快发现刘质平在音乐方面的禀赋,有了毕业后送他去日本深造的打算,并替他单独拟定了一份加时授课计划:每周乐理(和声学、作曲法)一小时、钢琴一小时,碰到自己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兼课,便请美国钢琴家鲍乃德夫人代授钢琴,乐理课等他回来之后一一补齐。

年秋天,刘质平欣然接受先生的安排,筹措旅费东渡日本,并一举考入连日本学生也颇感畏难的东京音乐学校,专修音乐理论与钢琴,同时研究艺术教育。

入学不久,刘质平才发现家人根本无力为他支付这大笔的留学费用,而他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在国内补办个官费,于是去函恳请先生帮助。李叔同接信后立即为此事奔走,却被经亨颐支吾过去不了了之。此时,刘质平家人又表示要中断对他的供给,他顿时心灰意冷,情绪一落千丈,在给先生的信中十分悲观地表示:“有负师望,无颜回国,唯有轻生,别无他途!”准备在异国他乡了结一生。

李叔同阅信后心急如焚,情急之下想到一个办法——用自己的部分薪金资助这名进取心很强的学生。他马上给刘质平写了封长信,除了劝慰,还慎重承诺:当按月寄汇二十元,用以维持他在日本的学业。为了彻底打消刘质平的顾虑,他替他算了一笔自己收支的明细账:“不佞现在每月收入薪水百〇五元,出款:上海家用四十元(年节另加),天津家用二十五元(年节另加),自己食物十元,自己零用五元,自己应酬费买物添衣费五元。如依是正确计算,严守之数,不再多费,每月可余二十元,此二十元即可以作君学费用”,而且还作了“不必归还、不得转告第三者”等合约式的规定,叮嘱他“务以前途为重,自杀之念宜根除之。”读了先生的来信,刘质平内心激动难平,连连感叹:“师恩厚,无以回报。”

没过几天,李叔同还是不放心,又去信再加一番叮嘱:“鄙人于数年之内决不自己(行)辞职,如无他变,前定之约必实践也。望安心求学,毋再以是为念。”并从当月开始汇款履约。

▲年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上课,开创了中国人体模特进行美术教学的先河。

▲李叔同设计的广告,他也是中国近代广告设计业的祖师爷。图片出自“李叔同弘一大师资料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