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进年、月、日的探究……”
我叫杨琴,这是我到望谟县打易镇中心小学轮岗的第一节数学示范课。
迈着轻盈的步伐走上讲台,眼光扫过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转身轻触班班通界面,打开之前准备好的希沃课件,“年、月、日”的由来,地球自转、地球绕太阳公转、月亮绕地球公转等知识在大屏幕上自动播放。我与孩子们一起走进年、月、日的探究过程,一边讲解,一边用右手食指划过屏幕,指尖滑动间,一张PPT出现屏幕上……教室里瞬间热闹起来,一阵叽叽喳喳的探究过后,一份份答案提交到了我的面前。
率先完成的孩子悄悄举起手来,我将学生学习单的习题用手机拍照直接将内容投射到屏幕上,当学生看见自己做的练习题清晰地出现在屏幕上时,我看见了他们满眼的惊喜和惊讶。
这堂课给我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意想不到的收获。短短四十分钟,由于全程信息技术的助力,其容量至少超过传统课堂的三倍,学生学得开心,我也教得轻松。
看着一张张兴奋的脸,看着电子屏幕上变幻的图文,我的思绪在时光里逆行,以前的一块块木制简单黑板、一间间简陋的教室不断在我眼前浮现。
回忆起建州之初,三尺讲台上,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是全部的教学条件。40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幻灯机、希沃白板、班班通、录播教室等一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走进了课堂。跟以前比,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仅代替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手段,为教学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也进一步丰富了教学资源。多变的教学方法,无限的空间想象,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教学也变得更加轻松。
年7月,我刚毕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望谟县大观乡纳上小学当老师,20岁出头的我也像大多数追逐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充满了憧憬与向往。当我站上讲台成为一名老师,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黑板,那是镶嵌在教室前面墙上的一块木质黑板,粉笔写在上面,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黑板擦往上一抹,粉笔灰纷纷扬扬,落在头上、身上,不少家长直接或间接希望我能给他们的孩子特殊照顾,别安排学生坐一二排,无非就是担心孩子吃粉笔灰。
年,我调入县城第五小学。学校有一部多媒体和一块移动黑板,每到上教研课的时候,那里座无虚席。再后来,我调到第三小学,学校迁建,教育教学设备达到了均衡配备。每个教室有了班班通、磁性黑板,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我也彻底告别了“黑板+粉笔”的教学生活。
通过使用软件制作课件,老师的舞台变得宽广了,我们渴望有一天能有更先进的信息技术打破课堂界限,让学生与老师能够更加和谐地互动,让课堂信息量更大、内容更丰富。
任教25年,经历过黑板与教室的变迁,见证了信息技术进课堂带来的优势与课堂改革,这一路走来,我感到回味无穷却又对未来更加充满期待。儿时我就读的学校是泥墙、青瓦、木格窗棂,黑板是用几块木板拼接而成,用黑漆刷黑直接钉在墙上就可以了。坑坑洼洼不说,每年都得刷漆一次,不然在上面写字就看不清楚。每次漆黑板后,整个教室都笼罩在刺鼻的油漆味里。
从懵懂学子到一名优秀教师,我切身感受着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变化,感受到了祖国科技的日益强大。建州四十年,时光流转,教室之内记录着时代发展的变迁,反映的是教育条件的不断提高,以及老师教学手段的变化,记录的是时代发展的轨迹,见证的是我县教育的逐步发展。
我不知道再等五年、十年……还会怎样升级智慧教室,课堂还会发生怎样的改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依托信息技术,明天一定会更好!
讲述人:望谟县第三小学副校长杨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唐波整理
编辑彭芝莉
编审陈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