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http://www.bdfyy999.com/bdf
这个假期,我们家孩子要做三份手抄报,一个国庆的,一份是中秋的,还有一份是节水的。要知道,这个假期只有八天,这还仅仅是手抄报作业而已。
于是,我就好奇,什么时候学生开始有了这项作业的,又是谁发明的这项作业呢?
网上百度了一下,自然是有和我一样好奇的人,有回答是说这是一个俄国人发明的,但搜索了其他资料,并没有证据支持这一说法,也不能说明,是他把这项活动,改造成学生的作业的。
于是,抱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精神,我继续检索。
从目前到手的资料来看,最早的记录是在年,“手抄报”这个提法出现在写作研究的书籍中,而且是教师写作研究会提出的,从这里,我们大概可以知悉,这个时候的手抄报,是用来锻炼写作水平的,而且,是货真价实的手抄报,——因为真的是手用在抄报纸啊。
第二次出现,就到了年,是共青团举办的一项“手抄报大赛”,里面提出,“手抄报是团员学生自己办的报,并不是去抄报纸。”
这个时候,手抄报才真正和学生产生了联系。不过,这个时候的手抄报,也就是一个活动性质,并没有推广开来,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学生独立完成的黑板报。
调查了身边的人,也确实有人在上学的时候,做过类似的作业,不过次数很少,都是在暑假或者寒假才做一份,也没有明确提出手抄报的概念,就是在假期自己做一份小报。可以创作,也可以摘抄。
但也就是从90年代开始,手抄报的星星之火,一点点开始发展、推广,逐渐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现在的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手抄报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它就相当于缩小的黑板报。(来源于百度百科)
它已经不再局限于暑假和寒假,而是有了新的活力,应用最频繁的,就是主题手抄报。过节要做手抄报,开学放假要做手抄报,乃至于听了一堂讲座,出门做了一次旅行,同样也可以做手抄报,手抄报成了应用最广泛的一项作业,几乎可以说,“一言不合就可以来份手抄报”。
按道理来说,手抄报确实是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它涉及组稿、编辑、排版、插图和书写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全神贯注、脑手并用的创造过程,是文化修养、生活情趣、精神风貌和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这对一个学生来说,无疑是发展个性才能的广阔天地。
但是,之所以现在很多学生乃至家长“谈手抄报色变”,是因为这项作业,出得太频繁了。
本身手抄报的难度就极高,稍有不慎,就要重写重做。很多学生在这一项作业上,要花很多时间,一次几个小时,也是正常现象,有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几乎就没有摆脱掉这项作业,而且是越做越难。
再者,这项作业,往往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求还极高,要么是学生自己做不来,要么是最后老师不满意,于是,这项作业逐渐演变,慢慢在部分学生群体中,也就变成了家长的作业,我想,这恐怕才是目前这项作业为人诟病最多的地方吧?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手抄报的,你感觉手抄报作业难吗?对学生有什么帮助呢?欢迎留言来说说你的看法和建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