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杂谈]说起来,九代酷睿在笔记本平台已经发布了有一段时间了,热爱游戏及时更新硬件的小伙伴们想必早就尝到了硬件更新的甜头——性能的提升,体现在游戏过程中的直观体验就是“画面不卡了”“效果更炫了”“表现更好了”。但对于许多仍在观望的小伙伴们而言,眼下手头的笔记本仍然够用,“九代酷睿的实际效果我又没看到,谁知道提升了多少”仍是不少朋友们的疑虑,而对于种种参数背后的意义,大家也并不甚了解——不用担心,今天,我们就来带大家盘一盘,九代酷睿都更新了哪些参数,又都意味着什么!
制约笔记本处理器性能的因素
在谈及九代酷睿之前,我们必须先来看看,影响处理器性能的那些参数,都各自有着怎样的存在意义和效果——每一代处理器的更新,除了在架构方面的的改进外,变化最大的就属这些“硬性指标”了,更为先进的新一代处理器,正是由于每一项参数、处理数据时的每一个环节能力的提升,才最终呈现给玩家们了,有着天壤之别的游戏体验。
制程工艺
首先,处理器所有的性能基础,都是来源于制造处理器时的“制程工艺”的,也就是生产CPU过程中集成电路的精细度。CPU的生产是需要经过“硅提纯”“切割晶圆”“影印”“蚀刻”“重复”“分层”“封装”“测试”等7个工序的,当中,用激光在硅晶圆制造晶体管的过程,也就是蚀刻工序,正是CPU生产的关键,激光的波长决定着在硅晶圆上蚀刻出的最小尺寸,也就是线宽的大小。半导体工艺当中通常所说的多少nm工艺,指的正是线宽的规格,因而被用来描述制造工艺——精度越高,生产工艺越先进,也就意味着在同样的材料中就可以制造更多的电子元件。
而晶体管尺寸的缩小同时也会降低它们本身的电阻,减少所需的通电电压,进而还能缩减元件之间的间距,降低晶体管之间的电容,以提升晶体管的开关频率——换句话说,制程工艺的提升,还意味着更强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和发热。
核心数线程数
此外,现今的处理器,也都是多核心处理器(英语:Multi-coreprocessor)——它又称多核心微处理器,是在单个计算组件中,加入两个或以上的独立实体中央处理单元(简称核心,英语:Core)。这些核心可以分别独立地运行程序指令,利用并行计算的能力加快程序的运行效率,以带来性能上的实际提升。
与此同时,硬件设计师们还发明了多线程的概念——通常情况下,线程数是与CPU核心数是相对应的,但Intel的超线程技术,却通过特殊指令把两个逻辑内核模拟成两个物理超线程芯片,在一个核心上实现了双线程的效果,充分利用了CPU的闲置资源,并提高了性能,以至于现在我们看到的处理器,基本上都有着双倍于核心数的并行计算能力。
这些参数对于普通的用户而言,最直观的体验就是,电脑可以运行更为复杂的游戏和软件,并且更为流畅了——把数据处理想象成工业生产的话,就可以理解成多个生产线同时生产,这样“产量”(实际性能输出)自然就上去了。
主频
而这些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就可以用来类比处理器的主频。作为影响CPU性能因素之一的主频,也就是CPU运算时的工作频率——体现着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的震荡速度,一般以MHz和GHz为单位。其高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CPU的运行速度——一般来说,主频是2GHz的CPU,在单位时钟内处理一个数据的运算时间,要比主频是1GHz的CPU少用一倍的时间。
因而,哪怕新一代处理器仅有着不到1GHz的频率提升,层层迭代后,其性能差异也是非常可怕的——每天多搬一块砖,四舍五入后一年就多搬了一个亿啊!
这也同样是九代酷睿更新的主要部分之一。
缓存
但内存和硬盘相比CPU的速度,实在慢太多了!每执行一个程序,CPU都要等待内存和硬盘好久——搬砖的不送砖头过来,怎么才能在显示屏上盖出3A游戏的大楼?这时,缓存就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CPU从缓存中读取数据的速度相比CPU在内存上读取速度可是要快得多的——只要CPU够快,缓存越大,单位时间里CPU处理的数据就越多。
可用的砖头越多,就越不用担心处理器处于闲置的状态——想要摸鱼的处理器,可不是好处理器——因而,处理器的性能自然也就提升了。
TDP
全称为ThermalDesignPower的TDP,中文翻译为散热设计功耗——TDP的功耗值是极端情况下的数值,也就是一个最大数值,它直接反映着一款处理器的功耗上限——毕竟,现今的电子设备仍然是逃不出计算量越大/性能越强,功耗越大的这么一个规律的,因而一般大家仍会有这么一个共识,TDP的数值和性能,通常情况也是成正比的(但是在功耗不变的情况下能提高性能才是最好的,省下来的电费还可以做好多事情呢)。
九代酷睿,到底都更新了什么?
了解了各项参数的意义和效果后,我们来看一看,九代酷睿相较于前代,究竟都在哪些方面做出了改进——而对于游戏本而言,我们主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1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