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回家或外出,走在临淄高留社区大门外那笔直的水泥路上,总习惯性地扭头看一看路边伫立着的户外不锈钢框架结构的宣传栏,上面张贴着社区各种宣传资料,居民们能够便捷的捕捉到最新信息,触景生情,让我蓦然想起以往在班组写黑板报时的情景。
年入职上班时,在企业班组大院的楼房墙壁上,有一大两小3块黑板,它们都是用水泥抹于墙上制成呈长方形的厚约3厘米的水泥板,其表面平整光滑,再涂上一层墨汁,一块厚重结实的水泥黑板便呈现眼前。
那时,班组为搞好班组文化线建设宣传,需每半月刊出一期诸如上级精神、安全生产、时事政治等内容的黑板报。有时还要出增刊。
工长在点名会上宣布要大伙儿推荐一名黑板报“编辑”,大伙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黑板报“编辑”,非尧明莫属。由此,开始了我的班组黑板报“编辑”生涯。
那时候,我20岁,除休班回老家探望父母外,就长年吃住在班组。工余闲暇,我喜欢读书,也喜欢爬格子写一些“豆腐块”通讯报道投给《济南铁道报》《齐鲁晚报》《淄博日报》等报刊,偶尔也能发表。这样既锻炼了我的手笔,也练得一手流畅耐看的字体。
我荣升为班组黑板报“编辑′”后,受宠若惊,决心一试身手。
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当首期黑板报刊出后,大伙儿围上品头论足,褒少贬多,因为整个版面没有刊头画和插图“相称相伴”,尤如树木没有枝叶,单调死板。怎么办?
我在翻看报纸时,忽然被一个栏目的刊头画吸引住了。心想,何不把这给人以美感的刊头画“请”上黑板报呢!第二天下班后,我把黑板报擦掉重写,照着报纸上的刊头画在黑板报适当位置画了上去,画一遍不好看,就擦了重来,直到画得比原来的增色不少才罢手,感觉心里美滋滋的。
此后,我经常仔细揣摩各种报刊的版面编排形式和格式,认真钻研版面的划版、题花、釆编等业务,构思宣传内容、总体基调、标题位置、色彩运用、字体大小、装饰创意等版面设计,为此,购买了一些刊头画书籍,还剪贴了一大本子报刊上的刊头、题花、插图、漫画等图片以备参考。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我这位集采、编、写于一身的黑板报“编辑”,其水平不断提高,质量渐入佳境。大伙儿说我办的黑板报既有吸引力又有教育意义,宣传及时,效果好。
岁月如梭,转眼到了年,班组为适应新形势的宣传发展变化,宣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班组里的黑板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拆除了,退出了宣传阵地的舞台,换上了户外不锈钢框架结构镶玻璃的宣传栏,张贴着彩色印刷宣传资料,视觉上更加色彩鲜艳,内容醒目,起到了更好的宣传效果。
因此,我这位辗转多个班组当了20余年的黑板报“编辑”终于“卸任”了,留下了人生旅途中最美好的一段记忆。
来源/作者:雪宫街道高留社区张尧明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