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教育人接力育桃李浙江日报

在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工会主席陶良侃家里,每年春节都热闹非凡,客厅里总会站满前来拜访的人。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功成名就的中年人,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他们可不是陶家的亲朋好友,而是陶家父子教过的学生。从父亲陶连甫、母亲陈爱辉开始,到陶良侃,再到女儿陶殷珂,这一家,与教师这个职业结下了说不尽的缘分。从破屋当教室、木板当课桌,到如今的“智慧校园”,陶家三代见证了温岭教育70年来的变化。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长河中,他们用接力棒似的方式,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情怀。上世纪90年代的市职业技术学校。第一代教师: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从教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撑起一堂课陶连甫今年84岁,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一批乡村教师之一。从临海师范(现台州学院)毕业后,陶连甫被分配到方城小学教语文。因为“回队任教”的政策,几年后,他又回到箬横山前小学教书,继而到箬横中学就职,直到退休。上世纪50年代的教学手段,远没有如今丰富,没有多媒体设备,没有各种各样的教具,只有一盒粉笔和一块黑板。教学完全是靠老师的一张嘴、自身的本领来吸引学生的。而陶连甫的课堂总是旁征博引,妙趣横生,令人赞叹不已。他的知识十分渊博,因为阅读的书籍丰厚。“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父亲,他爱读书,爱学习,通过书籍不断进步。”陶良侃笑称,“家里没有钱,书倒有几千册。”令学生称道的不只是陶连甫的课堂,还有他对学生的关心。在陶良侃的印象中,父亲没什么课余活动,倒是经常去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心理状况。“那时候的生活很单调,父亲一心扑在工作上,和学生家长的关系都非常紧密。”陶良侃说,由于父亲的用心以及上辈人的淳朴,父亲很受学生家长尊敬,每逢佳节,总有不少家长邀请他们一家人去做客,拿出最好的菜款待他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师资非常缺乏,教师的分工也不明确。就像陶连甫,他原先是小学教师,但是因为初中教师紧缺,他就被调到箬横中学任教,随后又成为高中教师。“那时候的大学生算是凤毛麟角,教师自然算是高知分子,他们完全有能力跨年级教学,唯一要做的就是熟悉教材。”陶良侃说。不像如今在网上能找到现成的教材资料、现成的习题集,陶连甫都是自己阅读课外资料编题备课,他最宝贝的就是几十本备课本,过去的教材不常变,他就在备课本上增增减减。熬夜备课也是经常的事,天暗了,他就点盏煤油灯,天冷了,就生个煤炉。就这样,一个煤炉,一盏煤油灯,伴着陶连甫走过了他的教师生涯。年全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现场会在温岭召开。温岭日报特约记者金宗炳提供第二代教师: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教见证参与,历经教育环境大变革从大铁门、小教室到新校舍、现代化教室,从长满杂草的草地到宽阔的操场、红色的跑道,从零散的训练室到先进整齐的装备,54周岁的陶良侃见证了温岭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尤其是职业教育,反映了当代当地的市场经济。”他说。不过,陶良侃走上教师岗位纯属偶然。年,陶良侃考上台州师专(现台州学院),在填报志愿时,他选择了服从分配,于是被分配到了物理专业。“那个时候我比较随遇而安,对教师这个职业不向往也不抗拒。不过,父亲倒是蛮开心,觉得当老师不错,稳定又体面。”年,大学毕业后,陶良侃被分配到高龙中学。至今,陶良侃还记得初入教室的场景:教室北面的窗户就糊了一层薄膜,南面甚至连窗户都没有,一到下雨天,就让座位靠南面一排的学生将桌椅往中间挪。到了冬天,冷风直往教室里灌。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受条件影响,依旧埋头苦读。“以前没有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学校都是要通过升学考试录取的。”按照《教育志》,年小升初比例是56.3%,年是65.4%,随后每年递增。可想而知,年的升学比例更低,所以学生都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上世纪80年代的高龙中学。年,陶良侃离开高龙中学,调到箬横镇中学。“箬横镇中学条件相对比较好,至少教室有玻璃了,但是跟现在还是没得比。”回忆那时候的学校,都是由砖头和石板搭建的,地面高低不平,操场也是泥巴地。年,随着生源的增加,学校进行了扩建,那时候陶良侃任校长。至今,陶良侃还记得箬横镇中学搬迁时的盛况,占地面积25亩,班级数量从9个增加到24个,教学楼焕然一新,从低矮的石板房变成了四层楼的气派建筑。“那个时候,教学设备开始更新了,虽然没有电脑,但是类似幻灯片这样的设备开始进入课堂。”陶良侃说,那时,箬横镇中学在当地是最好的学校。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箬横中学。进入新千年,温岭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陶良侃从中学调到职业学校。“那时,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高中段也随之扩招,其中近半的生源接受职业教育。”陶良侃说。他还记得,当时市职技校招收人数不过余人,而现在一年招收学生多人。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变化最大的是实训室。以前受场地、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职业学校的实训室并不多,可能一个专业只有一台设备供学生操控,有些专业甚至连设备都没有。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现在每个专业都有相应的实训室,学校还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作为市职业技术学校工会主席,陶良侃还参与了学校许多项目和专业的设计和申报。在职业学校的十多年时间,他看到了职业教育条件的蜕变,也看到职业教育对于社会的巨大推动。上世纪90年代的市职业技术学校。第三代教师:年开始从教专业精准,教育教学方式更多元化4年前,90后陶殷珂也进入了教育系统。作为陶家的新一代教师,陶殷珂是物流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成为老师,纯属巧合。“我这个专业在温岭本地找工作比较难,但我又想从事跟专业相关的工作,所以父亲就推荐了市职业技术学校,刚好学校在招考,我就误打误撞成了一名教师。”陶殷珂说。在教师资源充足的现代,教师的专业学历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的靶向性更为明确。与大学专业相符,陶殷珂成了一名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最初接触教师岗位,她的第一感觉就是“累”。比起语文、数学等学科,电子商务专业是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的,换教材是常有的事情。“教材一换,可借鉴的资料非常有限,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从网上不断了解相关知识。”电子商务学科的知识不同于其他专业,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涉及该专业成功与不成功的新案例不断涌现。为了更好地诠释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在课堂上讲解,陶殷珂不只收藏课堂素材,平时还会在网络上购买课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1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