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百霖遮盖液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00089.html
半月谈记者王莹魏梦佳郑天虹
当下,各地高校纷纷启动“线上新学期”,师生们克服各种困难,相约“云端”,但由于上线人数过多,多家网课平台纷纷“卡”“崩”。此外,教师线上授课熟练程度、师生互动效果等都对高校教学形成挑战。如何探索多样化在线教学模式,保障教学质量,成为高校面临的挑战。
在北京大学网络教学指挥调度中心,一名教师准备登陆“媒体资源服务平台”查看相关信息沈伯韩摄
师生相聚“云端”课堂
连日来,北京多所高校迎来首个“线上开学日”。直播、录播,“雨课堂”“腾讯会议”“中国大学慕课”……教师们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学习各种网课软件工具,上网开课。
在北京大学某教学楼的教室,数学科学学院教师赵玉凤正在黑板上书写数学公式,教室里没有一个学生,这是课程“高等代数”的教学现场。借助智慧教室系统,学生在北大视频直播平台上可同步学习这门课程,老师还可在网上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组织答疑等。
这学期,北大多门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会采用直播、录播、慕课、视频会议等多种网络教学模式如期开展。疫情防控期间,37门直播课程涵盖数学、物理、化学、中文、法律、经济等多学科。
为上好网课,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提前两小时开始忙碌:摆弄手机、布置背景、温习讲稿。之后,他用“群直播”方式为学生授课,还与40位学生线上互动。
“虽然磕磕碰碰,课后还是很得意。”陈平原说,“不是新技术运用娴熟,也不是新课程设计精彩,而是远隔千山万水,在疫情严峻的关键时刻,师生们用这种形式互相问候,温暖之外,也很励志——这或许正是‘停课不停学’的深意所在。”
这学期,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彭庆红教授在爱课程网上开讲《形势与政策》,吸引了5万多人选课。“学生们的积极性很高,网上对这门课的讨论有2万多条。在网上,受众群体很大,课程和师生的讨论,大家随时都可以看,讨论也比较深入。”彭教授说。
东北大学也选择校内外多种平台启动了门次本科在线课程,名本科生教师在线授课,有3万余人次的本科生参与在线学习。整个春季学期,学校预计开设本科在线课程门次,研究生在线课程门次,平均每周参与在线学习学生将达到15万余人次。
华南理工大学于2月24日启动线上教学,仅24日全天,学校共有位教师开出门本科课程、个线上教学班,人次本科生如期“云端开学”;3月2日,广东工业大学本科生线上课堂共开个教学班,授课老师位,参与线上授课本科生达4.4万多人次。
“线上新学期”挑战多
没有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教师网络教学技术弱、授课时看不到学生不好管理……采访中,不少高校教务负责人、教师、学生表示,“线上新学期”虽然新鲜,但全新的教学模式对传统高校教学是一次严峻考验。
由于同时间上线人数过多,“雨课堂”“中国大学慕课”“钉钉”等平台都曾出现卡顿、闪退、消息无法即时显示等问题。不稳定的网络状况,成为线上授课面临的最大困难。
“由于早上8:00左右,学习通使用量瞬间超过万人,服务器压力过大,部分用户登陆、图片传输等出现短暂异常。”2月17日,部分部属高校开学首日,学习通官方微博回应高校开学首日平台崩溃情况。
“3月初全国线上复课的高校比较多,一些使用率较高的网络平台又出现了不能登录的情况。”有大学老师表示,当前一些平台的状态还不是太稳定,老师们不得不在准备直播授课的同时,制定备选方案。
“我们的上课模式有直播、慕课、会议室、QQ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