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孩子厌学,在黑板画了这幅画你能从

一起做好父母

今天,那个六年级的男孩下午到的学校,班主任老师也很欣喜地告诉我,总算是来了,之前断断续续不愿意上学,前天他妈妈陪着来学校,我们画了一幅画,就是下面这幅画,他一开始也没有兴趣,后来我和他妈妈在交流时,他一个人默默在黑板上画起来,而且一气呵成。

画完之后,我问他画的什么,他一一解释,“里面有太阳、月亮,都是笑脸,还有芦苇和花,长在水底,露出海面,还有一艘潜艇,飞在空中,底下是八爪鱼,巨型的八爪鱼成为潜艇基地。”我问他在哪里,在不在那个潜艇里?因为感觉只有这里可以住人,他摇摇头,指了指海底,“我在海底的泥里,很柔软,也很自由,我不在潜艇里,那里太无聊,不透气,很闷!”

我明白,他想要自由,在现实里他感觉不到,只好在画里寻找补偿。

家庭的氛围非常压抑,他的外婆家是一个典型的平和家庭,外公外婆善良持家,一辈子没有红过脸,但他的爷爷奶奶始终在冲突,几乎每天都在吵架,尤其是奶奶,是个嗓门很大的农村老人,给孩子的童年蒙上阴影(因为他们住在一起),在孩子的记忆里,家不是温暖的,而是乱糟糟,是个战场。

在交流中建议他和妈妈去外婆家住,他一开始点点头,很愿意,但后来又怕外婆家的住房条件有限,长期住会打扰他们,“家里的猫会爬到床上,很吓人!”他可能记得小时候的场景。

同时,他也怕爸爸会暴力对他,因为在他心目中,爸爸不常回来,一直在外打工挣钱,回来之后对他非常严厉,弄得不好就会拳脚相加,他很恐惧。

孩子最后对爸爸的描述也许是一个客观事实,太多的父母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相处,要么纵容,要么施以暴力。

孩子对于严厉粗暴、修养差、不够通情达理的家长,内心一直是抵触的,甚至是恐惧的。明白了这些道理,要成为一个受子女欢迎、亲近的家长,家长应该学会把对抗变成对话,这主要是:

孩子做错事,父母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做错事时,父母常常会非常生气和愤怒,情急之下就很容易采取打骂等体罚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的效果往往很差,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让孩子觉得:我确实做错了事,但你也打我了,我们俩谁也不欠谁,没有吸取做错事的教训,只会对体罚他的爸爸或妈妈产生怨恨的心理。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对自己所做的错事没有内疚感、没有羞耻感,从而也难以去改正错误,我所遇到的一些习惯性拿人家东西(发展下去就是习惯性偷窃)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在对待他的行为时,要么纵容,要么暴力打一顿,后者更多一些,看起来好像也是在管孩子,结果孩子最后成了惯偷,锒铛入狱的也有。

因此,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免在情急之下对孩子采取错误的教育方式。同样是拿人家孩子的物品,另一个爸爸就是郑重的把孩子领到对方孩子和家长面前,自己向对方家长鞠躬道歉,并且赔偿损失(哪怕对方父母表示数量很小,不要在意,但这位爸爸一定要求对方收下数倍的罚款),孩子也向对方鞠躬道歉。这个场景对孩子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从此以后,孩子再也不拿别人东西,这就是教育的力量,而不是恐惧的力量。

让孩子承担自己所犯错误带来的后果

许多父母嘴里只会抱怨孩子不负责任,不听话,然后自己又心甘情愿的去帮助孩子做事。孩子从来不知道责任为何物,著名的思想家卢梭曾经写过这样一个案例:孩子不小心打破了窗子,他没有声嘶力竭的责骂或者殴打,而是让孩子站在那扇破损的窗子前面,挡住外面吹进来的寒风,孩子站了一会,脸冻得通红,他向老师忏悔,知道这件事对大家造成很不好的感受,自己尽快赔偿补上这块玻璃。

卢梭就是让孩子承担自己错误带来的后果,窗子坏了,寒风凛冽,屋子里的人都会受罪。

那么平时孩子也不会经常打坏窗子,他们的哪些行为需要承担后果呢?

找一找,也还是有不少的。例如冬天孩子赖床,没有按时起床,眼看上学就要迟到了。此时,父母不要因此而打骂孩子,更不要急急忙忙地打车送孩子去上学,而是让他按照平常的程做,原来做公车的还是让他自己乘坐公交车去上学,原来步行的,还是步行。让他自己承担因迟到而被老师批评的后果(一般老师都会对迟到现象严格处理,因为如果不严格,效仿的孩子会更多)。这只是一个例子,其他的行为父母只要遵循这个原则:孩子犯错之后,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承担这错误造成的后果,用更强烈的动力去改正错误。

批评孩子时,要注意一些语言表达的技巧。

我们经常在一些公共场合看到父母训斥孩子,一般的状态就是靠大声吼或者用力打,孩子就会就范,因为恐惧的原因更多一些,这种方式之后,孩子出于觉醒真正改正自己行为的不多,更多的是恐惧。

那么怎样的语言表达技巧可以有效呢?这里简要的介绍几个供参考:

低声

父母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更好。有一些家庭不会大喊大叫,孩子成长地都很好,究其原因,是父母深深懂得“低声的作用”。

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待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心里会说:“早就知道会挨骂,那就骂吧”;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里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当然,这个方法要和纵容区分开,如果父母看到孩子犯错不声不响,就当没发生,孩子反而会更大胆,下一个方法就是配合这个用的。

暗示

孩子犯有过失,父母可以先不要惊动孩子,保持沉默,但不能真的放过这个错误。而是父母要选择一个心平气和地方式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在对孩子错误保持适度沉默的背景下,暗示其问题所在,孩子自我感悟到错误,就会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换位

有的孩子犯了错又怕承担责任,在遭到追究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借此机会以逃避父母的责骂。父母要及时识破孩子的伎俩,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如果你是那个人,假如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并发现自己也有过错,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做法。

关于和孩子的交流话题,您还有什么好的方法,欢迎留言分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0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